800万粉丝网红博主“羊毛月”引发的争论仍在发酵。11月26日上午,话题“羊毛月北大学历被质疑造假”登上热搜。11月26日下午,读特新闻记者联系上发布质疑视频的网友,其表示只是为了反驳“羊毛月”,并对其屡次“塌房”却持续享受网红红利的现象表示质疑。
针对有关学历和营造人设相关质疑,读特新闻记者分别向“羊毛月”社交账号和与其关联的MCN(多频道网络)机构求证,截至发稿尚未收到相关回应。
“北大学霸”人设遭在校生质疑
11月25日,一位自称是北大在校生的网友发布系列视频称,由于日前网红博主“羊毛月”发表了关于吐槽“00后”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相关言论,引发争议,致使众多网友将攻击“火力”冲向北京大学,其认为这与“羊毛月”过往深度捆绑北京大学、营造人设有关系。
北大在校生质疑“羊毛月”的视频截图。
该网友表示,“羊毛月”通过艺术生身份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本科,后被保送北京大学读研。毕业后营销北大学霸的人设,吸引了一众年轻粉丝的关注,从而赚取高额广告费。如今“羊毛月”获得时代红利后,却“背刺”了年轻的学生群体,该网友认为其“德不配位”。此外,该网友还针对网红营销人设这一现象提出质疑,表示此次风波之前“羊毛月”已经多次“塌房”,为何一个频繁“翻车”的博主仍然能得到这么多粉丝的追捧?
对于以上视频内容,网友纷纷表示支持,但也有部分网友表示“艺术生躺枪”,也有人质疑:“北大硕士就不是北大了吗?”
11月26日下午,读特新闻记者联系了该名发布质疑视频的网友,询问其发布相关内容的初衷,其表示发布这些内容只是为了反驳,“他说的话让我生气”。
但该网友也强调,视频本意并非指“羊毛月”学历造假,也非针对艺术生,只是表达了对于“羊毛月”过度营造北大人设有所不满,而目前网络上有些报道曲解了他的原意。视频发出后,他的社交账号受到“羊毛月”粉丝“冲塔”。他表示,原视频意思已经很完整,对于缺乏善意的反馈选择不看,目前这些负面声音对其没有太大的影响。
因城市“盲盒打卡”视频爆红,近3天掉粉超百万
公开信息显示,“羊毛月”本名为杨悦,是旅行领域自媒体创作者。2014年,“羊毛月”考进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2018年,保送到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2020年,其参加选秀节目《少年之名》。2023年4月,发布“城市盲盒”打卡张掖的视频在网上爆火,同时带动了张掖旅游热潮。此后他持续发布城市打卡视频,赢得超过800万粉丝的关注。据@四川观察,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羊毛月”视频推广1-20秒视频报价为32万元,21-60秒及60秒以上视频报价35万元。
今年11月,“羊毛月”发布视频“嘲讽‘00后’找不到工作还和网红抢工作”的言论引发争议。该视频现已删除。但随着舆论发酵,“‘羊毛月’没资格嘲笑每个努力生活的人”“羊毛月曾称万柳书院业主为少爷”等相关词条也先后冲上微博热搜。11月23日晚,“羊毛月”发布道歉视频,称其对严肃话题采用了不当的表达方式。
而网友对其道歉并不买账。数据平台显示,“羊毛月”在11月23日的粉丝数为877.1万左右,其道歉视频发布后两日,已掉粉接近70万。26日,针对其北大学历质疑的相关讨论也使粉丝数持续下跌。截至发稿,其粉丝数已经减少至775万,3天累计掉粉超百万。
羊毛月社交账号截图。
读特新闻记者针对有关学历和营造人设相关质疑向“羊毛月”社交账号发送求证信息,并询问其之后挽回粉丝信任的计划。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其回应。自11月23日发布道歉视频后,“羊毛月”暂未更新其他内容。
据悉,“羊毛月”此前社交账号显示,与其关联的MCN机构为“星辰互娱传媒”。据企查查APP,“星辰互娱传媒”关联公司为北京星辰互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读特新闻记者多次致电该MCN机构电话,均未接通。
“高学历”等虚假人设网红频“翻车”
据了解,“羊毛月”并非被质疑学历造假的孤例。
今年10月,拥有近2500万粉丝的网红博主“听泉鉴宝”,同样陷入学历造假风波,账号一度停播。随后“听泉鉴宝”将简介里的“北京大学”改为“女子中学”。今年7月,自称从县城中专到海外留学的“逆袭中专生”梁某也因学历被“打假”。随后,梁某短视频账号被封禁。
除了标榜“高学历”以外,还有一些主播为了制造话题和流量,给自己贴上了各种虚假标签,以此赚取关注。如近期“塌房”的“东北雨姐”,被证实通过虚假人设和虚假商业宣传,已被依法处罚。
互联网营销专家认为,这些主播变现模式非常清晰,即通过贴虚假标签增加公众信服度,扩大用户规模,提高用户黏性。据《法治日报》报道,这些主播的人设幕后,往往有MCN机构作为推手,他们有不同的打造人设的剧本,一些主播身上的标签实际上都是剧本演绎。
专家认为,网络主播随意贴标签的现象,折射出数字化时代信息真实性的危机。以此牟利的行为不仅构成虚假宣传,还侵犯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相关部门应强化监管特别是对主播背后MCN机构的监管,并通过法治宣传让主播和平台意识到虚假标签的法律后果;平台也应加强对相关内容的审核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