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记者 陈雨禾 实习生 苏麦娅
资料显示,所谓“谷子”,即是英文“Goods”的音译,近年来常被二次元爱好者用来指代动漫游戏等版权作品的IP衍生品。
具体来看,根据IP来源,常见的可分为国谷、日谷;根据价格,通常分为普谷、“湖景谷”和“海景谷”(价格依次递增);根据品类和材质,可分为“吧唧”(英文“Badge”音译,即徽章)、公仔、亚克力、纸制品、“谷美”(即对“谷子”进行美化)等。此外,购买“谷子”通常被成为“吃谷”,而购买谷子的地方则能称为“吃谷地”。
有分析指出,随着近几年“Z世代”的影响不断增强,二次元文化也在不断扩圈,“谷子经济”作为二次元文化延伸出的新兴领域,开始愈加受到市场关注。同时,近年也有不少购物中心开始向ACG方向的转型,为“谷子经济”提供有归属感的空间,并因此收获了不少人气。
梳理近期相关报道,米哈游《原神》IP的部分“吧唧”商品在电商平台旗舰店销量超30万件,单店“吧唧”销量超500万件;二手交易平台上,两枚动漫《排球少年》IP的亚克力砖以8.3万元的价格拍卖售出……谷子消费不断引发热议。抖音相关数据显示,截止11月26日,话题#吃谷#在抖音上的播放量超56.8亿次,#吃谷日常#超过18.0亿次。
此外,2023年1月,被称为“国内首座聚焦次元文化的商业体”的上海百联ZX创趣场落成,拉开了国内商场爆改二次元的帷幕。浙商证券近期分析指出,今年前三季度,百联ZX创趣场销售收入同比上涨84%,客流量同比上涨约40%,再次彰显“谷子经济”的潜力。
例如位于成都市天府广场的天府红商场,就在近两年凭借二次元文化迅速崛起,以网红“吃谷地”的身份,成为大量二次元爱好者的成都打卡首站。
“我们这家‘谷子’店是去年6月开的,开始还没啥感觉,但开业两三个月后,来打卡、买谷的人数迅速增加,后来几个月直接爆火,尤其周末和节假日,不管是我们店里还是商场里,人流量都很大。”在天府红的一家“谷子”店内,工作人员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
资料显示,天府红大楼的前身曾是1952年成立的传统百货公司——成都百货大楼。老大楼于2007年被拆除改造,随后重建成为远东百货,直至2017年又被关停。2021年,该处大楼以“天府红”的形象重新亮相,到2023年逐渐以“二次元聚集地”为外界所关注。今年五一,这里还因为“排队两小时,挤都挤不进”等事件,被戏称“二次元拯救老商城”。
“早就想来打卡天府红了,我在苏州时就听朋友说这是成都最大的‘吃谷地’。我还准备打卡天府国际动漫城,前不久那里开业时,我还向成都的朋友专门打听过情况。”由苏州来蓉旅游的二次元爱好者小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你搭讪我之前,我刚搭讪了两个COS得很好的陌生人,在这种氛围里面,感觉我这种二次元i人都能e起来不少。”
记者梳理发现,就在9月底,位于成都市成华区的天府国际动漫城开业,也引起了部分爱好者关注。据成华区人民政府网站介绍,周末约朋友去逛“谷子”,已经成了不少年轻人时兴的娱乐方式,而新开业的天府动漫城,则汇聚了众多西南首店以及动漫相关品牌门店60余家。今年国庆期间,在天府国际动漫城举办的首届天府动漫嘉年华,吸引了众多二次元爱好者以及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游玩。
11月上旬,成都春熙路的群光广场也宣布了一则重磅消息。其表示,将联合魔幻二次元打造集吃、喝、娱、乐、购为一体的城市动漫IP标杆基地。该计划提到,将在成都群光广场跨越四个楼层,投入千万资金,在约4000㎡的空间中,开启27家门店,借此变身成为成都市中心又一个“吃谷”的好地方,兼顾动漫爱好者及游客的双重需求。
在近期A股“谷子经济”概念股爆火之前,曾有多家券商机构密集发布研究报告,分析这一高景气市场的前景。
较早的研报出现在今年9月,海通国际结合《黑神话:悟空》出圈等事件,对由IP价值延续性催生的“谷子经济”进行了关注。前瞻产业研究院则有数据显示,2016年—2023年,中国二次元产业规模从189亿元增长至2219亿元,复合增速42%;其中周边衍生产业规模从53亿元增长至1023亿元,复合增速高达53%。展望未来,预计2023年—2029年,二次元产业规模将从2219亿元增长至5900亿元,复合增速18%。
近几天,德邦证券发布研报分析称,随着“二次元”及其衍生经济的快速发展,“谷子”也作为新兴概念走入了年轻消费群体。在该机构看来,“谷子经济”以其背后的IP授权与运营能力为根本,以供应链能力为保障,以渠道为消费者触达关键。
具体来看,浙商证券表示,行业内的上中游运营公司与IP产业链紧密结合,成为IP衍生开发的重要参与方,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差异化的IP体验,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下游零售商方面,目前国内的二次元相关的零售渠道有“谷子”店、杂货文具礼品店、日本零售店、卡牌店、以及“二次元+传统店态”等。其中,高知名度的连锁“谷子”店普遍依托上游IP资源,成长迅速、爆发力强,处在加速开店阶段。因此,当前拥有广泛零售渠道的公司或品牌有望在初期享受行业贝塔,中长期来看,核心竞争力将回归产品开发及选品能力,最终落脚到差异化的产品供给。
编辑|贺梦璐
校检|袁钢
审核|姚彦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