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围绕质量认证过程全链条、全要素,提升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

央广网北京11月26日消息(记者胡波)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我国认证行业连年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行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个别机构“虚假认证、买证卖证”等问题时有发生。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质量认证是最需要、也最有效的着力点之一。为全面提高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已经在今年11月8日正式公布实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今天(26日)作出解读。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各类认证违法案件6049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蒲淳表示,我国质量认证行业连年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行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但质量认证工作现状离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蒲淳说:“当前,一些无资质机构网络卖证屡禁不止,个别有资质认证机构存在虚假认证等违法行为,管理体系认证市场低水平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近两年新成立的机构频频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认证审核员违规行为多发,CCC获证产品抽查合格率不高等,这些现象暴露出我国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不强、专业化不足、国际话语权不够等突出矛盾。”

公信力,是质量认证的立足点和生命线。质量认证公信力代表着社会各方对质量认证活动及其结果公正性、权威性、专业性的信任程度,是质量认证的本质要求和价值体现。《行动方案》提出要围绕质量认证行业全链条、全要素,构建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建设多元共治长效机制。因此,设置了九大重点任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副司长姚雷介绍:“加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进一步夯实监管制度基础。强化认证准入和规则备案管理,进一步完善认证机构资质审批制度,适当提高认证机构的准入门槛。建立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监管长效机制,系统推进智慧监管和信用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加快健全政府、行业及社会各层面的认证采信机制,鼓励认证制度设计、实施和认证结果采信一体化发展模式,不断扩大认证采信范围。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出新型认证制度,并推动在政府采购、行政监管、社会治理、市场采购、行业管理等领域广泛采信认证结果。”

在整个合格评定链条中,认可,既处在最基础也处在最高端,认可通过严格的评审程序,确保认证机构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是“认证的认证”。充分发挥认可技术支撑作用,对于提升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主任张朝华说:“将紧密围绕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目标,不断扩大认可制度供给。同时,将结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的趋势,深入分析政府、行业和社会相关方的需求,做好认可技术创新和认可制度设计。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提升节能减排、食品安全、网络安全、安全生产、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数字社会等领域认可技术支撑水平。”

《行动方案》设定了具体目标:到2026年底,质量认证有效性全面提高,认证行业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认证监管精准有力,认证活动依法合规,认证人员专业敬业,认证结果真实有效并得到广泛采信,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评价体系逐步完善,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