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银监会于学军:货币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明年外部环境有望进一步释压

腾讯新闻《一线》

作者 | 凌雪

编辑 | 刘鹏

“今年以来中国的货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近日,在《银行家》杂志社主办的“2024银行家金融创新论坛暨银行家金融创新成果发布会”上,原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这样总结当前货币环境。

于学军指出,今年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下滑明显,主要反映在M1(狭义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上。数据显示,九月末M1余额为62.8万亿元,同比下降7.4%;从数额上看,比上年末大约减少5.2万亿元。“这是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自设立以来的历史最低,因此出现了M1和M2的剪刀差不断扩大的问题。”

谈及原因,他认为是金融数据“挤水分”导致资金空转套利空间收窄,中美国债利差倒挂导致一定程度资金外流,以及单位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等因素。

分析国际环境影响因素,于学军表示,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和美国在利率方面一个调高一个调低,形成了两国之间的国债出现利差倒挂,国际资本向美国流入,人民币汇率总体承受贬值压力。

当前,随着美欧等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逐步得以控制(现在均降到3%以下),全球货币政策方向又进入新一轮下调周期,美联储已分别于9月和11月将其基准利率降低50和25个基点,现已降至4.5%-4.75%,预计12月大概率还会再调低25个基点。“对中国而言,明年外部货币环境有望进一步缓释压力。”于学军表示。

谈及银行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他认为在当前货币环境中发生了较大变化,存贷款利差的持续收窄,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明显下降,银行经营压力增加。

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实现净利润2.18万亿元,同比仅增长0.8%;净息差下降到1.4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和年初分别缩小0.17和0.15个百分点。

据42家上市银行统计,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合计比去年同期减少1.05%,其中利息净收入减少3.19%,手续费及佣金减少10.75%;同时投资收益却增长23.9%。几乎所有的上市银行在其公告中均称,今年盈利增长主要依靠债券市场,上半年表现良好的中国的债券市场成为银行业重要的盈利来源。

“在新形势下,金融创新需要不断深化和精细化,有效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于学军表示。

他建议,银行业需要更加积极进取,继续加大科技投入,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论坛期间,《银行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发布。报告指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标准化多样化产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的交易行为、信用记录等,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自动审批和贷后管理,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交易数据的透明化和不可篡改性。

截至2024年9月末,人民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已达32.9万亿元,自2019年以来连续五年实现快速增长,同比增速仍然高达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