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健康有约》邀请到了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陈燕来聊一聊强迫症的相关知识。
了解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WHO将其列为十大致残性疾病之一;
世界范围内报道的终生患病率为0.8%~3%,
从年龄上而言,14-35岁患病率最高,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下降。男女比率无明显差异,
女生多表现为反复清洗,反复检查,反复核对,男性更多与性内容、数字或强迫性迟缓相关。
强迫症的临床核心特点是闯入性和反复的想法、观念、冲动、意向或行为,明知不合理、没有必要,但仍然难以控制或摆脱,需要通过重复或反复确认来减轻内心的焦虑或痛苦。
主要包括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
强迫担心或怀疑:如反复担心自己做过的事情没有做好,反复怀疑自己是否沾染了病毒,反复担心自己有没有无意中说错了话,甚至被别人误解;
强迫回忆:反复回忆过去的事情,说过的话,听过的音乐,不能被打断,如不小心被外界打断就要重头回忆,强迫回忆也可能是继发于强迫担心或怀疑,本人既往一个患者总是担心自己得破伤风,为了验证这个想法就不停回忆每天的经历,甚至是一些细节,看看自己有没有无意中触碰过铁锈之类。
强迫性穷思竭虑:患者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自然现象,寻根究底,反复思索,明知缺乏现实意义,没有必要,但又不能自我控制。例如:反复思索为什么1加1等于2,而不等于3?有的患者表现为与自己的头脑进行无休止的争辩,欲罢不能,分不清谁是谁非。
强迫性对立:患者脑子里出现一个观念或看到一句话,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另一个观念或语句。如想到“美”就不由自主思考“丑”,由于对立观念的并非患者本人意愿,常使患者感到苦恼。
强迫意向:患者反复体验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患者明知这样做是荒谬的,不可能的,努力控制自己不去做,但却无法摆脱这种内心冲动。例如:走到高处,有一种想往下跳的内心冲动;抱着自己心爱的小孩走到河边,出现想把小孩往河里扔的意向等。尽管当时这种内心冲动十分强烈,但却从不会付诸行动。
强迫行为
强迫性的清洁:过分关注干净或卫生,反复的清洗,他们与洁癖不同,往往花费过多精力和时间在清洗等事情上,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我们曾经收治一个患者,长期用刷子过度清洁皮肤,导致皮肤全部溃烂仍不能摆脱。
强迫计数:控制不住的反复计数,如反复数自己走了多少步,看到多少汽车,甚至路上有多少行人,如果被打断会控制不住重新计数,甚至退回原地重新开始计数。
强迫性仪式行为:做一系列的重复刻板的动作来中和内心的焦虑或痛苦体验,这一系列仪式化的动作往往与患者内心“特殊事件或特殊意义”相联系。如进门时要完成一套动作表示他孩子的病就能逢凶化吉,如果第一次做的动作不能使自己的意向满意,就必须再重新开始做一遍,自己明知毫无意义,但如果不做到则焦虑不安。
强迫检查/核对:做事总是不放心,反复检查,如担心门锁没有关紧,反复检查门锁,担心煤气没有关好,反复检查确认仍然不放心,甚至出门后再次返回家中检查。有些与工作学习相关,比如一个会计反复核对数据,明知道没有问题了,但仍然抱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态度重复检查,即使筋疲力尽,无法正常工作仍然不能摆脱。
强迫表象:脑子反复出现某种固定的图案、符号或者线条等视觉体验,这些视觉体验不仅没有意义,甚至是令人生恶的,但不受患者控制,挥之不去,往往十分痛苦。
特殊强迫形式
囤积障碍:持续的难易丢弃大量看似无用或无价值的物品;因囤积而感到痛苦;物品过度堆积,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抓痕障碍:反复搔抓皮肤而导致皮肤病变,重复性地试图建好或停止抓皮肤,导致痛苦和功能损害;
拔毛症:反复拔除自己和他人的毛发;
躯体变形障碍:患者对轻微的或自己想象出的外表缺陷予以过分关注,这种先占观念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和功能损害;
补充
1.这种强迫思维或强迫动作产生了了明显的痛苦和烦恼,影响和干扰了正常的日常活动、职业功能或平常的社交或关系;
2.并非由药物或者躯体疾病所致;
3.每天耗时1h以上(CCMD-3至少3个月,ICD-10至少2周)
强迫症的原因
遗传因素:多基因遗传方式
神经生化:各种神经递质的失衡,谷氨酸水平的升高,5-HT过高,
神经免疫:链球菌感染
人格特点:完美人格,过分关注细节
家庭因素:父母严格教育方式
心理机制:人本主义认为缺乏安全感;精神分析很强的超我,过度的责任感、过度的追求完美;认知行为:绝对化、以偏概全、糟糕至极等非理性思维方式
强迫症治疗
药物治疗:65-70%
一线药物:SSRI
二线药物:氯米帕明以及其他抗抑郁药物
联合用药:抗精神病药物,丁螺环酮、苯二氮卓类药物
心理治疗:CBT
森田疗法
行为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
物理治疗:MECT
rTMS
深部脑刺激
更多精彩请看完整版:
编导:舒晨 黄菲
监制:刘斌 杨瓴
编 辑 / 陈慧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286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