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约 6500 字
阅 读 需 要 17 分 钟
殉清
汉奸
广州独立后,民众推选张鸣歧担任都督,并派代表前往总督署送印,却发现张鸣岐不见踪影。原来他早于当天上午逃亡租界,后乘英国军舰逃往香港,再逃日本。
民国成立后,张鸣歧回到北京,在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手下当一名高级顾问。袁准备称帝时,张鸣岐与杨度、孙毓筠等人积极附从,同时,他还与一直主张“复辟”的张勋暗中联系,以期清朝复辟后能给自己安排个职位。事败后,他隐居到上海法租界,常年吃斋念佛,看起来好像是不问世事,实际上是在等待一个新的机会。
也许是抗战胜利后不堪“汉奸”之名的压力,1945年9月15日,张鸣岐在天津病亡。
与张鸣歧相比,两江总督张人骏在气节方面则更显可贵。
逃难
复辟
辞职
陈夔龙,字筱石,贵州贵阳人,曾先后做过四川和湖广两地总督,1909年,接替被免职的端方,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对于他在任期内的表现,同时代的陈三立评价其:“类皆切挚,戆直孤忠,謇謇有可揭日月而泣鬼神者!”
武昌起义消息传来时,陈夔龙的反应与大多数官员一样,密电内阁,建议将富有镇抚经验的岑春煊调任湖广总督,责令其收复武昌,并认为武汉新军仅有一小部分参与了兵变,建议清廷用快车速将士兵们运往汉口。不过,清廷并未采纳这一建议。
参政
赵尔巽,字公镶,汉军正蓝旗人,是前面被杀的四川总督赵尔丰的哥哥。1911年4月,从四川总督调任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钦差大臣。关外是清廷的发家之地,能把赵尔巽放在这个位置,足以说明朝廷对他有多信任。
本文经“国家人文历史”(微信ID:gjrwls)授权转载。
查看原图 27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