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调整后,市场开始出现企稳迹象,但新一轮上涨的共识尚未形成。
一则,行业层面仍有明显分化;二则,成交量仍在萎缩,所谓“量在价先”,缩量企稳,成色存疑。
基于此,市场情绪并未有效恢复。
9月末以来这轮牛市,游资和散户是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游资暂且不提,就散户来说,尤其是新入市的新股民,一路追涨杀跌下来,投资体验并不好。
没有在低点买入,开户时已是高点;再加上追涨杀跌,跟着短视频炒题材、追热点,眼看热点被炒了一圈,大多数人非但没有赚到钱,还频频高位站岗、止损割肉、继续追涨杀跌,最后看看账户,损失不小。
这段时间,机构投资者被嘲讽“踏空”,散户投资者又何尝站上过风口呢?还不如踏空呢。
这对接下来的行情有啥影响呢?
起码在短期内,伤痕累累的投资者对各类题材、概念会慢慢脱敏,题材炒作,有可能短期退潮了。当然,人类投机的本性不会变,隔段时间,大家还是会满血复活,继续投机炒作,但刚刚挨过打,总要管上几周。
所以,如果大盘顺利止跌回稳,新一轮区间向上行情展开,领涨板块可能会发生变化。各类题材、概念和小盘微盘股,可能会阶段性跑输;机构投资者偏爱的景气赛道,以及长线资金偏爱的稳健高股息,有可能重新走在前面。
机构和长线资金的共性是更重视基本面,换句话说,接下来的一段行情,可能会从概念炒作向基本面逻辑回归。
前期的概念主题,如果有基本面逻辑支撑,行情仍有望继续,否则,大概率要熄火了;前期被冷落的顺周期、大消费以及特定产业赛道,只要基本面有催化,就一定不会缺席了。
所以,接下来重点是等待基本面的催化。要么是11月表现亮眼的经济数据,要么是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么是产业端的重大催化。在此之前,指数层面可能蓄势待发,缩量窄幅震荡。
从时间点上看,11月马上走完,基本面验证节点已近在眼前了。
站在基本面视角,接下来的消费数据,以及明年的促消费政策大概率都不会让人失望。叠加大消费板块符合机构审美,也不乏优质高股息标的,接下来,大消费板块或存在行情演绎空间。
此外,国防军工板块,自身产业周期触底反转,确定性较强,近期跌幅较大,同样值得期待。
站在中长期视角,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企业盈利。当前,随着地方化债和稳地产政策的有序推进,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大大降低,产业和个股层面的α不再受指数层面的β压制,只要企业业绩改善,就一定能获得超额收益。
对投资者来说,自下而上,逢低买入业绩向好的优质个股或行业,依旧是取得长期超额收益的不二法门,也是投资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