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印度,近年来它总能给世界带来一波波的“独特表演”。其中,最出圈的操作之一,莫过于他们对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成果的“借鉴”。明明口口声声要赶超中国,但总是喜欢用P图和偷素材的方式,为自己的成就添彩。最近的一场闹剧,则是关于一条“高铁穿越隧道”的视频。
事情要从今年10月说起。一段高铁疾驰穿越山谷隧道的视频,突然在印度社交媒体上火了起来。视频的文字配文十分“自豪”地宣称:“北阿坎德邦铁路项目胜利竣工。”印度网友一片欢腾,点赞转发铺天盖地,连一些印度媒体也跟风报道,将这段视频捧上神坛。然而,这份热闹劲并没有持续太久。
国际新闻机构法新社注意到了这段视频,出于职业习惯,他们对视频内容进行了反查。结果发现,这段视频早在中国社交平台抖音上就已经出现过,并且明确标注拍摄地点是中国湖南省石门县境内。而所谓的“北阿坎德邦铁路项目”,其实还在建设中,预计要到2024年底才能完工。得知真相的法新社记者亲自跑去印度,结果白忙一场,带回的只有尴尬和无奈。
这起事件很快成为国际笑柄。印度网友的“自豪感”瞬间变成了社交媒体上的“社死现场”。但更令人发笑的是,这并不是印度第一次“搬运”中国素材为己所用。事实上,这种行为已经成为印度在宣传上的一大“特色”,从官方到民间都乐此不疲。
盗用素材成惯例
过去几年,印度在国际宣传上的“素材搬运”堪称花样百出,甚至成为一种有组织的常态化行为。
2019年,为宣传其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的伟大成就,印度直接“借用”了中国辽宁舰的照片,并将舰上的五星红旗P成印度国旗。一时间,这张伪造的照片在印度网络上被疯狂转发,不明真相的群众纷纷为“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的“壮丽画面”点赞。等真相曝光后,印度军方被迫删除相关内容,却依旧没能摆脱国际舆论的嘲笑。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航空航天领域。今年2月,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宣传火箭发射项目时,发布了一张极具震撼力的海报。然而,细心的网友发现,海报中的火箭顶端赫然写着“中国航天”四个字,连五星红旗都清晰可见。看着这张“神奇”的海报,网友纷纷调侃:“印度宣传部门的卧底是不是中国派去的?”
至于基础设施领域,印度的P图操作更是屡见不鲜。2021年,印度在诺伊达举办“亚洲最大机场”奠基仪式,发布了一张建成后的效果图。没想到,这张图几乎是中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翻版,从建筑设计到布局风格都如出一辙。尽管被全球网友指出“抄袭”,印度官方依旧自信地宣称“我们的机场设计引领全球”。
虚荣心爆棚的背后
乍一看,这些事件似乎只是些笑料,但如果深入剖析印度的社会心理和发展现状,就会发现这些闹剧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矛盾。印度为何一再盗用他国素材?为何在全球化信息透明的时代,还要冒着被揭穿的风险“扮演强者”?答案离不开两个关键词:虚荣心与发展焦虑。
不可否认,近年来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确实令人瞩目。以年均6.25%的GDP增速迅速崛起,印度已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甚至在人口数量上超过中国,坐上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宝座。然而,经济总量和实际发展水平之间的落差,却始终如影随形。
以基建为例,印度的交通部长曾在2023年宣称,印度自2014年以来用于公路建设的预算翻了5倍,全国公路网总长度超过14.6万公里,远超中国。然而,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这一数据“水分”极大。印度将乡村小路甚至是铺了沙子的便道都算作“公路”,而中国统计的高速和国道,则以严格标准计量。此外,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也令人担忧,坍塌事故屡屡发生。
在印度,无论是媒体、政界还是普通民众,谈到发展时总绕不开一个目标——赶超中国。这种执念的存在并非没有原因。作为两个人口规模接近的大国,中国的快速崛起让印度感受到巨大的竞争压力。然而,印度的现实状况却与这种目标相距甚远。
印度虽然号称“全球制造业新宠”,但与中国相比,其制造业生态依旧薄弱。以苹果公司为例,在中国郑州工厂,iPhone的良品率高达98%;而在印度工厂,这一数据仅为85%。高昂的培训成本和生产效率低下,让印度被冠以“高投入低回报”的标签,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意识到“投资不过喜马拉雅山”的道理。
印度民众一方面充满自信,认为自己国家“不可一世”,另一方面却频繁通过抹黑中国或盗用中国成果的方式,试图在舆论场上与中国竞争。这种矛盾心理的背后,是印度面对巨大发展差距时的无奈与焦虑。
“素材搬运”背后:伪装的自豪与真实的困局
透过一段段被曝光的“搬运视频”和“假宣传图”,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快速发展与深层问题中挣扎的印度。它有着无比庞大的市场潜力,但贫富差距依旧严峻;它有着年轻的劳动力,但文盲率和技能不足让人口红利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它渴望超越中国,但缺乏系统性的规划与执行力。
印度需要反思的是,发展不是靠口号,也不是靠P图来实现的。正如中国用数十年的积累,从人才培养到产业布局,一步一个脚印走向现代化,印度也需要更多的时间与努力,去夯实自己的根基。用别人的成就装点自己的门面,只会让差距变得更加显眼。
或许,对于印度来说,承认问题、脚踏实地才是赢得国际尊重的正确道路。而不是在社交媒体上用“别人家的素材”讲述“自己的辉煌”。正如那段高铁视频的风波所示,遮羞布终究遮不住,事实总有被揭开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