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今年的爆款音综,《歌手2024》一定榜上有名。这档节目以“无修音、全Live”的方式,将观众的注意力从各类短视频卡段重新拉回综艺节目本身。
《歌手2024》收官月余,作为“预选赛”的《下一战歌手》亮相芒果TV,旨在为《歌手2025》选拔输送合适的新生代歌手,也被视为《歌手》IP的又一次新尝试。经过12期节目的激烈角逐,白举纲以187.86分获得《下一战歌手》的第一名,拿到《歌手2025》的首发资格。《下一战歌手》的故事,也暂时画下了句点。
冷眼前不久曾讨论过这档节目,也对节目的赛制及版块设计提出了一些疑问。恰好《下一战歌手》节目组发来录制邀约,并且制片人安德胜和总导演王蕾也很愿意坐下来和冷眼聊聊这档节目。
经历了两天的录制与将近40分钟的对谈,冷眼对这档节目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就让我们从那些疑问说起,来聊一聊《下一战歌手》究竟为何而战。
谁来战,战为谁
《下一战歌手》分为多个大赛段,第一赛段是新声歌手与标杆歌手(即参加过《歌手》的歌手)进行对决,选出可以站上后续舞台的15组出线歌手。
第二赛段则是所有新声歌手的内部PK,参加过《歌手》的前辈们会作为强音歌手与他们同台竞技。胜利的歌手晋级下一场,落败歌手则需要参加第二天的《下一战音乐会》,角逐剩余的下一场正式舞台的名额。
而成功闯入第三赛段的9位歌手,将对《歌手2025》首发名额发起最后冲刺
当然,每期节目的具体比赛规则还会有微调,比如团战、分组战等等。
这种复杂多变的赛制设置,紧扣“想上《歌手》,先战歌手”的节目逻辑,突出于一个“战”字。但实际节目呈现效果,却没有想象中那么浓烈的火药味。这也是之前冷眼提出,《下一战歌手》有点过于温和的原因。
针对冷眼的问题,《下一战歌手》的制片人安德胜坦言,他们知道音综的刺激性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淘汰带来的不确定性与紧张感,节目在尝试通过更多变的赛制刺激歌手之间的竞争性,带来悬念。
“第一赛段要做的,是先筛选具备登上《歌手》舞台能力的歌手。所以我们说是新声歌手与标杆歌手对决,是去从茫茫的新声歌手池子里,选出合适的人。”
“而决出的15组出线歌手在进入第二赛段后,他们的位置并不稳固,抢位歌手可以随时准备对他们发起挑战。我们希望周五的舞台依然是一个需要去竞争的过程,在产生竞争度的同时也有一个未知的结果在等待揭晓。”
而至于为什么第一赛段中,标杆歌手有投票权的问题。安导坦言,《下一战歌手》本质上是为《歌手2025》遴选新血,标杆歌手经历过《歌手》的舞台,“他们是站在《歌手》舞台的视角,因为他们更了解那个舞台需要什么样的歌手,所以第一赛段他们是有投票权的。但是到了第二赛段,可以说所有歌手半只脚已经踏上《歌手》的舞台了,那么就需要同水平线对战了。所以第二赛段我们不叫标杆歌手叫强音歌手,大家都是一样的。”
聊到这里,冷眼抛出了一个很多网友也存在疑惑的问题:《下一战歌手》是遵从什么样的选角逻辑来进行邀约的?为什么一些可能与我们认知中“歌手”角色有出入的偶像会出现在这个舞台?
节目总导演王蕾为冷眼分享了节目的筹备过程。在前期沟通时导演组通常会询问歌手们:如果你能来到这个节目,你的初舞台,想要用哪首歌,来挑战哪位歌手?通过这样几个小问题,就可以看到歌手们在这个舞台上所求所想是什么。
而《下一战歌手》更偏重于选择愿意突破自己、给观众带来不一样音乐的歌手。
“当然确实也有挺多唱跳歌手来报名的,说实话我们当时也在犹豫, 要不要开这个口子,因为站在观众的角度,肯定会有人觉得唱跳歌手和《歌手》的舞台是有距离的。”
王蕾导演很坦诚,她说其实节目组也经过了很长的纠结与权衡。就像安导开玩笑说的“那如果我是观众,你说《歌手》让那英和伯远同台比赛,我心里也会觉得有点奇怪”,但他们思考再三,还是决定在第四期节目开个口子做实验,看看最真实的反馈是什么。
那一场比赛中,喻言与伯远对标杆歌手孙楠发起挑战,虽然最终挑战失败,但他们的表演得到了现场观众的一致认可。关于这一点,在现场看过了两期舞台的冷眼,可以为他们作证。
“我想再补充一个小故事”,面试了那么多歌手,王蕾说喻言确实给她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们都会问如果来这个节目,你会选谁做自己的对手。很多人都选了凡希亚,理由也很坦白,反正都会输,不如挑一个最强的,不丢人。”
“可喻言不是,她说自己挑战谁都行,她谁也不怕。”。可冷眼还记得在正片中,喻言自己调侃,别人是“下一战歌手”,她是“站一下歌手”,原来,在这种自嘲的背后,隐藏着一位唱跳歌手向大众证明自己歌手身份的决心,也正是这股心气打动了节目组。
喻言和伯远的出现,让《下一战歌手》向市场抛出了一个新议题:唱跳歌手到底算不算真“歌手”?唱跳歌手的实力究竟要如何评判?
安导和王导都表示,作为综艺人的他们或许不能代表音乐行业和大众,去给这个议题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但他们在唱跳歌手身上看到了让人触动的东西。
为了《下一战歌手》的舞台,喻言和伯远基本上把能推的工作都推了,因为除了歌曲之外,他们还要练习舞蹈,因此每周待在长沙排练的时间也比其他歌手要更多,甚至一整周都在长沙,练舞磨舞台。而且他们的心态也很好,有种光脚不怕穿鞋的感觉。淘汰了也不怕,周五没有舞台就准备周六的,争取从周六杀回来。
最后一个质疑,是“剧本”。
几乎每一档涉及现场投票的音综,都会陷入“有剧本”“现场观众不懂音乐”的争议,《下一战歌手》也一样。
安导笑着说,关于投票的争议一直有,倒也不怪观众,因为现场的听感确实和屏幕前的观看存在差距。
“我们的观众会挑一些音乐学院的学生,对音乐有基本认知的这种。还有一部分来自网络报名,会经过几轮筛选,主要是筛掉一些粉丝尽量保证公平。”
“但必须承认,现场投票是不一样的。比如出场顺序,后唱的会更有优势;又比如选歌,唱热歌金曲会更容易带动投票;包括可能观众席里有一个很能带动气氛的人在跟唱,也会影响大家的投票倾向。”
“只能说,以目前的技术手段暂时还解决不了这种感觉上的差异,所以我们也在通过多维度打分,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
两位老师很坦诚,面对有些犀利的问题也毫不回避——在一定客观因素框架下,《下一战歌手》尽量做到了保证公平、多元与精彩。
后《歌手》时代的思与行
《歌手2024》大爆,歌王决出的那一刻,或许对于这个IP的考验才刚开始。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下一战歌手》有点可惜,在《歌手2024》的相关讨论中不乏有话题有流量的歌手。如果《下一战歌手》利用这一点加以设计并造势,是可以制造一波讨论与热度,但他们却没有这么做。
冷眼原本也有不解,在对话中却被节目组的清醒所触动。相比起炒作、追求热度,《下一战歌手》更关注于《歌手》版图的长期主义。
“当时《歌手》在播时,其实就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明年的《歌手》请谁?”安导坦言,“音综无人可用”已经成为市场的常规议题,但实际上音乐行业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只是“可能观众和客户只认大的、有资历的那几个人”,新人缺乏展示的舞台,也没有机会向市场证明他们的潜质,《下一战歌手》想做的,就是用直播的手段,用《歌手》IP 的能量去给他们展示空间,帮助歌手们“走出去”。
为此,导演组在挖掘小众、多风格的歌手,下了不少功夫。两位老师透露,除了常规的报名和推荐外,他们还会问身边的朋友,有没有喜欢的歌手,如果某个名字出现的频次很高,他们就会去了解并邀约。例如关浩德,就是两位老师在面试过程中,询问来面试的歌手“你比较欣赏的新生代歌手有谁?”从他们口中被提及次数较多的一位新生代唱作歌手。
在观众的选择上,与《歌手》的全年龄段不同。这一次他们把35岁以下现场观众的比例控制在了70%-80%左右,希望更年轻的观众群体可以对更新鲜、更多元的音乐与音乐人有更多的接受与支持。
也正是这样的努力,我们在《下一战歌手》中,不仅看到了为自己正名的唱跳歌手们,也看到了从幕后走到台前的宝藏歌手。如果没有这档节目,张石荻老师这颗宝石或许真的会就此蒙尘,不为人所知。
“知道吗,其实张石荻老师差一点就放弃(做歌手)这件事了。” 从和音到舞台,仅仅5米的距离,张石荻走了16年。他是和音歌手群体的缩影,艺人的音乐作品因他们的存在而锦上添花,但他们却很难被大众看到, “他自己其实也没有想到(舞台)会获得这么多认可,挺意外的。”
而与新人歌手难被看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歌红人不红的尴尬境地。
相信你一定有这样的经历,有些歌一听前奏就能唱出来,却不知道它的演唱者是谁。
在短视频卡段风行的当下,歌与人被分离开来,歌红人不红甚至已经成为音乐行业的常态。但安导说,从《超级女声》时代,他们就在坚定“人红带歌红”这件事,因为无论是综艺还是音乐,最终的落点都要在“人”身上。
“所以在《下一战歌手》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先让歌手唱老歌熟歌,观众对歌很熟悉了,就会把关注度放在歌手身上,用凸显个人风格的方式,来加强歌手个人在观众心中的印象,把观众的注意力从热歌转移到唱歌的人身上。”
在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创作者也不免被结果导向所影响,去逆推内容创作的当下,这种尝试无疑是冒险的,但就像安导说的“如果不去做的话,那观众和客户的目光永远会集中在头部,头部就会越来越窄,这件事是有点挑战,但我们还是想帮非头部歌手争取更多机会。”
必须承认,当下音综已经成为观众认识歌手最有效的途径,因此除了给观众好节目好内容,音综也在某种程度上承担着过去唱片公司的部分职能,即向市场推新。
就如同唱片公司时代,既要推好歌、也要让大家看到歌手有趣的特质一样。《下一战歌手》在宣传推广上也在不断探索新形式和新玩法,节目在播期间不间断策划了十余场线上、线下直播活动,比如邀请乐评人走进直播间,做观众嘴替的同时,也让观众get到了这些舞台表演好在哪里;又比如各类媒体见面会、后台探班、扫楼活动等,听歌手们说说心里话,同时输出音乐创作方面的思考。
当然,这些丰富的新形式与玩法,一方面延续节目直播特质,给观众更多的信息增量,另一方面,也让观众看到了新声歌手鲜活和生活化的一面。节目始于“舞台”又不止于舞台,新声歌手们有了更多被关注和讨论的机会,节目的质感和内容也变得更丰富多样。
做大热歌手和做“冷门歌手”,从赛制安排到板块设计来看,或许并无很大的不同,而且选择前者会更稳。但《下一战歌手》为新鲜血液搭台,使得“冷门歌手”有了更多曝光,给小众音乐有走向大众化的机会,让这些新鲜血液有可能成为“观众与广告主都认可的歌手”,这对于音乐行业来说是一件难但更难得的事。
而站在IP发展延续的角度来看,节目因为挖掘到这些新人,增添了更多悬念与不确定性,延长了IP的生命力,观众的“喜新厌旧”得到进一步满足,“用人荒”的问题也得到了缓解。
当我们跳出综艺的单一视角,站在音乐与综艺结合的角度再来看,一定会更感慨于《下一战歌手》对长期主义的坚持,是一件多不容易的事情。
或许对于《歌手2025》,观众们早已跃跃欲试。总决赛的冠军直通《歌手2025》,《歌手》的制片人洪啸为其颁奖那一刻,更把观众对明年的《歌手》之战期待值拉满。
但在此之前,冷眼还是想让《下一战歌手》被更多观众看到,让综艺人的态度、责任与坚持被市场看到。这是歌手们的“背水一战”,也是综艺人们的“破局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