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网课,打破时空限制,成为学生学习的日常;
一个系统,让学生们随时随地与老师进行实时互动;
一个平台,帮助老师批改作业并生成学情报告……
数字教育,未来已来。作为首批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近年来广州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智慧课堂、在线学习平台等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在数字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校园日常的当下,广州如何乘势而上,继续走在前列?近期,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邀请市政协委员与市区教育局、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等开展调研协商,为广州“推动数字教育开放创新高质量发展”助力献良策。
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围绕“推动数字教育开放创新高质量发展”议题开展协商
▌校园日常:面对数字教育,师生、家长也有困惑
扫描学生作业后,通过智能批阅机AI批阅,迅速生成作业学情报告。同时,试卷练习还能模拟真人的笔迹……有老师说,“通过平台(科技产品、服务)的引入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
对学生而言,数字教育是“我们可以在APP上面快速训练口算,还有英语口语,非常方便快捷”“当我们有疑问时,可以立刻在iPad上查找资料,或者和老师在线交流,这种即时反馈让我感觉学习更有效率了”。
其实“数字教育”对师生而言,早已经不是一个概念而是日常。在广州,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引入多种智能化教育产品和平台,帮助老师批改作业并生成学情报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面对数字教育,有的学生觉得“上网课没有老师面对面那样讲得清楚”,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会不会更加依赖这些电子产品来学习,没有电子产品就静不下心来学习?”
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存在“数字教育取代传统教师”“机器替代人”的误解。一方面,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要求老师不断学习新工具和平台的使用,这对一些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的老师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另一方面,需要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设计,更多地融入互动和个性化教学元素,重新思考和设计课程。
也有更多的家长期待,“以后的数字教育能够更加贴心,多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不光是知识的方面,还得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或者“更加注重个性化学习,比如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兴趣,为孩子量身定制一些学习内容和难度。”
▌委员支招:以人为本,让数字教育真正赋能教育、教学和管理
对于师生和家长的困惑和期待,广州政协委员陈煦认为,对于数字教育应形成共识,“数字技术是我们的助手,而非对手。”在她的理解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于利用技术的力量来增强教育的效果,而非替代教师的角色。数字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如在线学习平台、智能教学系统、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确实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灵活、个性化和丰富的学习体验。
“然而,教师在教育中对学生的塑造价值观、培养学生必备品格等育人方面的核心作用,仍然无可替代。”陈煦还指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实际上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深度融入。教师需要将数字技术融入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中,以创造更加高效、有趣和富有成效的学习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工具,同时也需要保持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深刻理解。
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专题调研组围绕“推动数字教育开放创新高质量发展”议题深入中小学校开展现场调研(广东实验中学云城校区)
数字教育极大地便利了学习资源的查找与获取,然而也有人担忧,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陷入一种“不用头脑,只用眼睛”的学习状态。广州市政协委员丁丹认为,这种担心情有可原。“这提醒我们,教育里人是重点,技术是把双刃剑,使用技术要适度,我们时刻要牢记‘要什么’,教育要始终关注人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丁丹建议,首先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考能力。因为面对数字世界海量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性,人们必须具备辨别能力。其次,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学生对知识的深入学习和领悟,需要真实生活经验和真实身体感受。例如推广项目式学习,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再者,注重跨学科融合教学。不同学科的老师进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丁丹也坦言,数字教育对老师们确实是挑战,因为老师们要打旧观念、老办法和舒适圈,重建新模式。提升老师的数字素养,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考虑。内就是老师自身,以开放积极的心态、主动拥抱新变化,外就是学校、区市教育职能部门等。她认为,“与其跟汽车比谁跑得快,不如学会开汽车”,老师要做驾驭工具的能手,让数字教育真正赋能教育、教学和管理。
“同样地对于学生来说,数字素养不仅关乎掌握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同样涉及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理解、评估、创造并负责任地使用数字信息和数字技术的能力。”广州市政协委员贾强认为,作为信息时代长大的新一代,数字意识是不用怀疑的,但是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数字工具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能力,以及数字安全、数字社会责任和数字助力个人发展的思想都应该有所具备。
记者注意到,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对硬件设施有一定的要求。数字化的特点之一是共享,但如果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做到公平和共享?“由于各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的不同,导致在教育数字化基础硬件设施、软件平台、数字资源、师资培训等方面投入存在差距。一些区域可能更重视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因此在政策制定上更为倾斜。同时,对于教育数字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一,也导致了实施效果的差异。”陈煦认为,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共享,需要政府加大统筹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缩小区域间的差距,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数字教育带来的便利和优势。
除此之外,在面对大量的社会化的数字教育资源时,学生和家长也应甄选和利用,才能更好发挥其效用。广州市政协委员柯中明建议,要从安全性、适配性和内生性三个维度来考虑。“首先从安全的角度上讲,选择合法的资源,注意保护师生隐私和数据安全。我主张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等官方权威渠道获取资源。其次从内容上讲,选择对的不选贵的。任何资源都有一个适配性问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根据教育内容、教师水平和学生实际状况,因时因地去选择适合的资源,而不是一味贪大求全、好高骛远。最后是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强调内生性。我们立足校本实际,激活基层学校内动力,鼓励各区各校着力开发校本课程、优质课程、特色课程资源,从而最终实现全市优质资源免费共享。”
▌广州何为?将出台推进教育数字化行动方案
事实上,广州作为首批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近年来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致力于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智慧课堂、在线学习平台等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目前,广州市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各区也围绕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积极探索,积极促进教育资源区域均衡。
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专题调研组围绕“推动数字教育开放创新高质量发展”议题深入中小学校开展现场调研(执信中学天河校区)
2022年起,广州市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通过教材编写、课时保障、平台建设、教师培训等举措,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习人工智能知识,进行编程实践,并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和技术革新,培养学生数字素养和创新素养。2023年,“增加基础教育公办学位供给,推动全市1-8年级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列入广州市十件民生实事并已如期完成。
在推动数字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方面,广州已对智慧课堂实验、人工智能教育等应用都制定了明确的指引,目前正在制定《广州市推进教育数字化行动方案》,着力加强教育数字化的顶层设计,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育质量。目标是通过这些措施,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并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徐雯雯
图/受访单位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莫丽平、史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