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璐、刘昱希和儿子
为家、养家、担起家之责,这是罗璐和刘昱希家风的“精神内核”,也是他们以智慧相处,揭秘“最美家庭”的幸福诀窍
■ 林誉 嫣然
罗璐和刘昱希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跟随中建三局二公司先后出征印尼和迪拜。丈夫罗璐担任印尼重点援建项目“海螺水泥厂”和迪拜“光热电厂”的质量总监,妻子刘昱希也在这两个重点项目中担任综合办主任和行政主管。在不同的岗位,他们以“走出去”为己任,用家国情怀谱写出新时代家风最美篇章。2022年刘昱希一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运用智慧化解矛盾
罗璐和刘昱希都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 2010年,他们经人介绍相识,经过4年的爱情长跑,成功地步入婚姻殿堂。同年12月,他们跟随公司前往印尼参与项目建设。
罗璐和刘昱希在新婚磨合期也因生活琐事产生过矛盾。冷静之后,刘昱希意识到,做任何事都离不开规则,于是她制定了“积分法”。她在墙上贴上百分制的积分表,将家务事罗列出并配上积分。每天对照积分表,看自己做了多少事并在表上勾多少分。周末总结时,积分高算赢方,积分少算输方。赢方可以向输方提要求,输方要无条件答应并做一件事、送小礼物,或做一份大餐。一个月后他们发现,这个积分表可以直观地反映两个人的累计付出,成功地缓解了家庭矛盾,夫妻感情升温,家庭港湾更加巩固。
2017年,罗璐去迪拜,他牵挂妻子,制定了“电话叫醒服务”。每天,他打电话叫醒妻子起床;晚上,他和妻子在电话中聊日常工作、互诉衷肠,并叮嘱她按时睡觉。他们两地分居6年,这个“电话叫醒服务”也陪伴了他们6年。
“积分法”与“电话叫醒服务”,是他们共同生活的智慧之作,在甜蜜中很轻松地制造出属于自己的小浪漫。
相濡以沫渡难关
2021年4月,夫妻俩回国探亲时刘昱希怀孕。因为项目工期紧,罗璐提前回到迪拜,刘昱希则留在国内养胎。
怀孕4个月时,刘昱希担心自己做胎教力不从心。罗璐说胎教的事情他来安排。几天后,她收到丈夫寄来的礼物:两个小泥人,一个酷似自己模样的泥人挺着大肚子坐在椅子上,另一个酷似丈夫的泥人单膝跪地,还有一个录音,是丈夫用中英文给肚里宝宝朗读的一则《寓言故事》和《英语小故事》。在故事结尾,丈夫说:“亲爱的,你辛苦了。从今天开始,我会每天给宝宝读两个故事,告诉他外界一切美好的事物。我虽然回不来,但我一直会守护你和宝宝,以泥人为证”。这是罗璐精心定制的胎教,蕴含了不能陪伴妻子的遗憾,也道尽了一个丈夫想守护在妻子身边的用心良苦。刘昱希怀孕6个月时,罗璐又在胎教中加入了古典音乐。
2022年1月,宝宝出生了,看着襁褓中的儿子,罗璐激动不已。他通过视频说想让儿子亲他一口,神奇的是,刚出生两天的孩子竟然微微地睁了一下眼睛。在场的家人都很震惊,刘昱希说,或许是丈夫的胎教创造了神奇!
作为一对聚少离多的夫妻,他们夫妻经营婚姻的理念是什么呢?刘昱希认为,在婚姻中最重要的是信任、沟通与理解。信任是基础,沟通是桥梁,理解是根本。她信任罗璐,知道他是一位正直且有担当的人;同样,罗璐也无条件信任妻子。沟通是解决婚姻问题的第一把钥匙,婚姻中没有谁对谁错,两个人站的位置不同,理解就不同。换位思考,让他们在长达数年的异地分居状态中,依然保持挚爱,也是他们感情稳于泰山的独特密码。刘昱希说,未来的十年之约,他们的宝宝会和他们一起见证那个幸福的流年。
讲述中国好故事
在迪拜从事项目工程施工的外籍员工比较多,刘昱希和罗璐发现他们都喜欢却不理解中国文化。二人就从教外籍员工学中文开始,用一个字、一首诗,或一个物件来讲中国故事,让他们从故事中去感受中国文化。
中建三局二公司海外分公司有近2000人,为了营造和谐温暖的团队氛围,也让外籍员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内涵与魅力,2022年端午节,刘昱希和罗璐在活动中设立了巧手包粽子环节。他们一边和国内员工向外籍员工讲解包粽子的方法,耐心指导,一边普及端午节的知识和民俗风情,中外员工齐动手,气氛很是活跃、和谐。一位印尼籍华人员工说,他们家族每年端午节也包粽子,他是第一次吃上有多种口味的粽子;而巴基斯坦籍员工说,这是他第一次和这么多朋友过中国传统节日,也是第一次听到中国诗人屈原的故事,这种体验让他觉得十分美妙。
刘昱希和罗璐从外籍员工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中体验到一种自豪感。他们用中国故事不断鼓舞着奋战在海外的员工,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外籍员工也从中国故事的精髓中,亲身体验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目睹了一个高速发展和蒸蒸日上的中国。刘昱希说,这是她和罗璐在“讲述中国故事”中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