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前两天,欧洲媒体曝出,欧盟情报机构“掌握中国对俄罗斯提供军用无人机确凿证据”的消息。香港《南华早报》、新加坡《联合早报》均转载了这一报道,大家先是错愕,然后稍稍窃喜,最后回过味来又感觉不对。
▲来自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转载报道
作为事件最新进展,已经有欧洲记者在中国外交部发布会上,就这一消息进行提问,发言人林剑重申中国立场,明确了“从未向交战双方提供致命性武器”的态度。而欧盟外交部长预计将在近日讨论这份情报,然后决定做出反应。怎么说呢,一开始看到这事就隐隐感觉到不对,等到后面看到“一些欧盟国家预计将采取严厉措施”,终于明白问题在哪儿了——欧盟所谓的情报中,提到“是在新疆生产无人机”。其实现在很好奇,那份传说“确凿无疑的证据”究竟是什么,因为无论从哪个方向,都看不到在新疆生产无人机的可能。
▲之前德国断供柴油机就对S-26T潜艇项目造成严重影响
现代无人机总体算是个高科技领域,俄乌双方虽然能通过手工作坊式总装线,搞出每月上万的产量,但那是建立在零部件供应充分,且产出都是单兵超轻型无人机的基础上。对大中型无人机而言,生产单位必须建立在基础条件保障完善,物流便捷的区域,而整个新疆都没有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地方。单兵无人机虽然技术简单,但对物流的需求一点也不低。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这种无人机贸易真的存在,根本不需要跑到偏僻的大西北建厂。因为无人机不是大重量、大体积商品,根本不用“在接近俄罗斯的边境省份生产,然后借助铁路转运”,运输机空运是最合适的。此外,无人机终究是大量应用的装备,不可能在战场上成建制使用而毫无痕迹,但目前没有看到任何相关消息。
▲国产无人机很先进,但没有看到在乌克兰使用的痕迹
因此,从现有信息看,这无非是有些欧盟国家炮制出来的假消息,意图借助俄乌战争压力,为新一轮制裁措施出台扫清障碍而已。让人意外的是,在这事公开后,很多人对国内坚持不提供军事装备很不理解。认为这一是没有援助强力盟友,另一方面则失去了在战争中做军火商大发横财的机会,其实这两点都是错的。援助盟友当然是应该的,但前提是现在、未来都不危害自己。60年代中国倒是真心不惜成本援助了一个国家,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还是那句话,帮助盟友不倒下,和不惜成本援助盟友大胜,完全是两回事。
▲正常军事贸易和发战争财是两回事
当军火商看双方打生打死,自己发横财确实不错,国内在80年代也的确干过类似的事情,但现在情况不一样。当时对外贸易有限,国家也急需外汇发展,连东风-3这种大杀器都能卖,拉下脸买点坦克、火炮、战斗机,欧美也能接受。现在的中国工业水平一骑绝尘,真要开足马力援助北方,战场马上就一边倒。欧美都不能接受这种结果,全球性贸易断绝是最起码的应对手段。也就是说,轻则第二场冷战全面铺开,重则第三次世界大战开打。最重要的是,俄罗斯打到现在,2023年军费也还没超过1000亿美元,哪怕全拿来买装备,也远不能和国内现在的贸易数字比。冒着不能承受的巨大风险,付出原本稳定的收入为代价,就为获得不到十分之一的收益,这事能干?
▲国产高超音速武器虽然也摆上展台,但意义和东风-3完全不一样
前两天,国内多家媒体都报道中俄东线燃气管道全线贯通的消息,这其实是战争开打后,双方在能源领域深度合作的缩影。相比于看似宏伟,实则收益寥寥的军事贸易。国内乘此机会拿下俄罗斯纠结10多年的原油、天然气贸易协定,又填补欧美大举撤离后留下巨额空白的俄罗斯市场。这种相对纯粹的经济合作,收益至少是前者几倍,风险也降低了好几倍,这才是真正的“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