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青花街陶瓷体验“让客人在玉溪逗留更长时间”

初冬时节,走进玉溪中心城区青花街,一路能看到商家摆出的花瓶、酒器、茶罐等各种精美的陶瓷工艺品。在熙来攘往的街区一角,玉溪释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500余平方米的体验展示区,总能吸引闲逛的人停下脚步,去欣赏美轮美奂的陶瓷工艺品,或动手制作一件陶瓷带回家。
图片
岳晴展示自己的作品。
让游客体验“玩泥巴”
“我们是玉溪青花街制作陶瓷最大的体验店,可以同时接纳50多人制作陶瓷。”日前,玉溪释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岳晴向记者介绍。
在体验区,上小学的铭铭和姐姐各占据一个旋转盘,在技师的指导下“玩泥巴”,只见姐弟俩摆弄着轱辘台上的泥巴,边捏边把泥巴坨一点一点立起来,再一点一点降下去,一个茶杯、一个碗的样子慢慢显露出来……
在半成品区,三年级的睿睿手持画笔,蘸一些彩色的釉料,在烧制好的葫芦素坯上认真作画。“我画完就能烧制,烧制好要拿到学校当水杯,这可是我做的宝葫芦。”睿睿笑盈盈地向记者介绍。
“可以只做陶瓷,也可以做了陶瓷再烧制出来,还可以在半成品上绘画后再进行烧制。”岳晴介绍,假期和周末是顾客体验高峰期,不少家长陪孩子来这里制作陶瓷。
“游客来到玉溪旅游,品尝完青花街的美食后,他们很喜欢到我们店参观展品,并亲手制作一个陶瓷。”岳晴介绍,今年玉溪马拉松举办期间,每天有六七十组游客慕名而来,体验制作陶瓷。
“游客说我们的店在青花街是一股清流,让他们看见并体验了玉溪的青花瓷文化,他们愿意因此在玉溪逗留更长的时间。”精心烧制游客制作的产品后,岳晴会通过快递邮寄给客人,让他们感受到玉溪这个城市独有的文化和温情。
图片
幼儿园小朋友集体创作的陶瓷。
去做热爱的事
十年之前,岳晴从事的工作是心理咨询。一个偶然的机会,岳晴来到玉溪古窑遗址进行参观,此后,她便迷恋上了做陶瓷这件事。
在岳晴看来,与景德镇鲜艳、蓝白分明的青花瓷器不同,玉溪青花瓷器看上去古朴素雅,就像云南人一样,没有光鲜的外表,看上去沉稳淡定、古色古香,透露着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素、雅、静,细品耐人寻味。
人生最幸运的事,就是把爱好变成事业,并专心致志地去做热爱的事。在家人的支持下,岳晴围绕玉溪古窑遗址选址,组建工作室,找了瓦窑村当地做陶瓷的老师傅边学边干,随后又赴景德镇等地学习,并拜陶瓷、陶壁艺术大师朱邦雄为师系统学习。
多年来,岳晴沉迷于做理想的陶瓷,她经常评价老师傅的作品:“坯胎厚了,线条还需调整。”这时候,老师傅会回复她:“可以了,差不多了!”岳晴非得较真:“多一分或者少一分,器物之美都体现不出来!”
不舍寸功才能善作善成,精益求精才能更进一步。经过十年的积累,岳晴参加了不少会展,提升了制陶技艺,公司的展示体验区被红塔区文化馆和红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认定为土陶烧制技艺、青花瓷烧制技艺传承活动基地,朱邦雄名师工作室也在此挂牌。
助力文旅产业发展
热爱一个事业,就努力去做,去过想要的人生。可岳晴在践行中发现,要把热爱的事业做好,并不容易。
在步入陶瓷文创行业的十年间,岳晴发现,陶瓷文创行业要做好,不但要苦练技艺,提升美学修养,提升产品竞争力,还得学会抗风险。陶瓷文创行业的风险来自哪些方面?一个是环境,一个是市场。
近年来,玉溪市深挖资源禀赋,围绕“中国三大青花瓷产地之一”的品牌定位,培育打造了“文旅康养+创业”的玉溪青花街创业街区,为像岳晴一样的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但当前的市场,也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为此,岳晴找准方向,开始重视增强陶瓷文创产品的经营韧性,增加与客户之间的黏性。
“青花街日均人流量近1万人次,年均接待市民和游客1000余万人次,有人流就会有市场。”岳晴打算,在做好陶瓷产品进行销售的同时,调制多种色釉,让擅长绘画的人在陶瓷上绘制个性化图案进行烧制;提供全龄段的团建服务,承接各种研学团队,协助到场的客人制作陶瓷;培养更多的陶瓷技艺传承人,开展艺术疗愈,让每位客人体验动手创造美的快乐,并为中小学生提供解压空间。
“玉溪青花街是创意、智造、文旅融合、销售联动的特色产业型街区,我将带领团队在这个产业链上持续努力,以稳健的品质和贴心的服务,为玉溪文旅事业的发展作贡献!”岳晴说。(玉溪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白诚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