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火、爆炸、预算失控:印度航母如何用“实力”成为全球笑柄?

AI划重点 · 全文约1822字,阅读需6分钟

1.印度的航母梦始于1957年,试图加入航母俱乐部,但最终购买的二手船维克兰特号在服役过程中不断出现技术问题。

2.1986年,印度再次购买航母维拉特号,但将其视为私人游艇,导致军舰玩出豪华邮轮的感觉。

3.由于维克兰特号和维拉特号的故障和事故,印度海军陷入尴尬境地,双航母编队变成空想。

4.然而,印度决定自主研发航母,2004年开建维克兰特号(二代),但实际建造过程中大量关键设备依赖进口。

5.尽管如此,印度航母梦仍然充满荒诞,反映了两国发展的根本差距,真正的强国之路需要务实和努力。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提到印度的“航母梦”,可能比任何一部喜剧都更魔幻,也更离谱。从“捡破烂”买二手船,到一掷千金追求大国地位,再到自造航母闹出天大笑话,三哥的航母历程活脱脱就是一场荒诞剧。

印度常以“未来世界强国”自居,热衷于给自己安排“五常席位”,甚至幻想领导第三世界国家。然而,要当老大没有航母可不行,这张“金名片”成了三哥执念的象征。结果呢?这一路不是着火就是爆炸,甚至连粪坑都上了热搜。有人戏称,印度的航母历程简直是“事故与自信齐飞,笑料与魔幻共存”。

那么,印度是怎么从追梦人变成笑柄的?今天我们就用事实带你穿越这段荒诞不经的历史,看看三哥是如何在航母路上一边掏空国库,一边贡献笑点的。

接下来别眨眼,一场航母版的印度“宝莱坞大片”即将开场!

图片

捡破烂的开端,印度的航母初体验

1957年,印度因在万隆会议上获得“第三世界国家领袖”的幻觉支持,开始觉得自己肩负着引领全球的重任。为了强化这种存在感,印度毅然决定加入航母俱乐部。但航母可不是随便就能造的东西,于是三哥直接找到了当时的“秦宗主”——大英帝国。

大英二话不说,从仓库里翻出一艘名为“大力神号”的轻型航母,虽然是二战末期刚建好的“二手货”,但英方还是硬吹这是“纯美女自用,一手无事故”,再加上大英的忽悠技术一流,印度毫不犹豫地掏钱买单。这艘航母于1961年正式交付印度,三哥豪气地给它取了一个气势磅礴的名字——维克兰特号(翻译过来是“勇气”)。

说到这里,忍不住要问一句,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时,印度是不是因为刚买了这艘航母,才敢来挑衅中国?不过,这份“勇气”很快就在维克兰特号的服役过程中变成了一个接一个的技术问题:锅炉故障频发,航速低得像“老牛拉车”。

尽管如此,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维克兰特号居然还小有作为,封锁了孟加拉湾,间接促成了巴基斯坦的分裂。三哥在胜利后尝到了甜头,自信心直接爆棚,从此踏上了航母狂热的“不归路”。

双航母的浮华,“度假航母”的荒唐

1986年,印度又从大英手里买了一艘名为维拉特号的航母,这次的排水量达到了2.7万吨,看起来更有“派头”了。有了双航母编队,印度开始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耀武扬威”,每天不是训练而是闲逛,活像个问菜市场“豆角咋卖”的大爷。

更离谱的是,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甚至把维拉特号当成了私人游艇,一家老小在航母上度假整整十天,把军舰玩出了豪华邮轮的感觉。有人说,航母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在印度,航母更像是总理和权贵们的“大玩具”。

然而,好景不长。1993年,维拉特号因水兵训练松散导致机舱被水淹,直接趴窝。次年,维克兰特号在返回港口时起火,维修了三年后干脆直接退役。双航母编队瞬间变成了“空想”,印度海军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

从捡破烂到大修,大毛的套路再现

就在印度因“航母荒”焦头烂额之时,远方传来了“友好”的呼唤——俄罗斯决定向印度“免费赠送”一艘中型航母。这艘航母名为戈尔什科夫号,不过所谓的“免费”只是幌子,因为它需要大修、改装和配套舰载机。俄罗斯一开始开价15亿美元,承诺“包修包装四年交付”,三哥算了笔账,觉得很划算,于是果断掏钱。

但等到四年后,印度一看,航母压根儿没动工,俄罗斯却告诉他们“涨价了”,最终花了32亿美元才把这艘改名为超日王号的航母接回家。可问题来了,这艘航母接手后事故频发:锅炉爆炸、厕所管道爆裂、舰载机坠海……甚至连粪坑都没逃过“悲惨命运”。

超日王号的“事故记录”让人啼笑皆非:2016年粪便爆炸,两死五伤;2020年起火;2021年宿舍区再起火……有人戏称,这艘航母不叫“超日王”,改名“超灾王”可能更贴切。

国产航母的“装面子”之路

三哥觉得买二手货总不长脸,于是信心满满地宣布自主研发航母。2004年,印度开建维克兰特号(二代),号称国产率达到70%以上。然而事实证明,印度这“国产率”更像是“重量国产”,因为除了钢板和空调系统,几乎所有关键设备都是从欧美、俄罗斯和以色列采购的。

这艘航母的建造进度更是让人大开眼界:2011年下水时竟然没造完尾部,原因是为了给港口商船腾位置;2018年因化粪池爆炸被涂成“屎黄色”;多次推迟工期后,直到2022年才完成海试。尽管如此,维克兰特号还是问题不断,被戏称为“一艘拼装航母”。

从航母梦到民族情结,印度的问题在哪里?

印度对航母的执念,并非单纯出于国家安全考量,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那颗被自卑驱动的自大心。自古以来,印度地区饱受外来侵略和殖民,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补偿心理”,希望通过拥有航母等大国象征来证明自己。

然而,印度的问题在于,它的军事采购和研发逻辑更多是“对标国际潮流”而非实用需求。一边盲目追求“面子工程”,一边在基础建设和技术积累上敷衍了事,导致许多项目最终沦为笑柄。这种“万国造”的模式不仅浪费了资源,更拖累了军队的战斗力。

当中国致力于工业升级和产业转型时,印度却在用航母装点面子。当中国埋头苦干韬光养晦时,印度还在炫耀二手货的“辉煌”。这不仅体现了两国发展的根本差距,也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事实:真正的强国之路,绝不是靠“买买买”或“造笑话”就能实现的。

印度的航母梦,也许永远只能是一场荒诞的“魔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