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生态修复,工矿废弃地变身年产值达800余万元的茶园;历史遗留矿坑蝶变为水清岸绿、清幽宁静的度假村。这样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莱西这样的治理模式,为其他地区的矿山废水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了什么样的启示?11月22日,记者来到莱西市南墅镇白茶种植基地和青山绣湖度假村实地探访。
青山绣湖度假村。 受访者供图
南墅镇白茶种植基地
废弃地种下“金”叶子
南墅镇位于莱西市西北部,是莱西市唯一的山区镇,地势西高东低。记者乘车前往白茶种植基地时,很少见大片平坦的农田。基地位于一片山坡上,面积约有80亩,地势起伏不平,两块相邻地块高低落差有十几米。
建在山坡上的白茶种植基地。
“别看这里地形不利于大面积机械耕种作物,但是水资源丰富,土壤非常肥沃,富含钾、镁等微量元素,种植白茶比发展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和其他果树更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土地的附加值。”莱西市南墅镇副镇长张宁说。
白茶种植基地原先是一片工矿废弃地,也曾种植过速生杨等树木,但经济效益非常低。如何既能保持山地好生态,又能让当地村民致富,成为莱西市南墅镇政府思考的焦点。“我们经过多方走访、调查,最终经过科学论证,确定了种植白茶。”张宁介绍,基地今年开始建设并种植白茶,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总产值可达800万元,有望实现共富公司和农户年增收10万元。
好的生态环境是当地人的骄傲,也是吸引茶商能否前来投资的决定条件。“南墅镇有大青山、周家大山等16座山脉,林地面积4.8万亩,山林面积2万余亩,北墅水库常年清澈。在这里,能听到鸟语啾啾、花香阵阵。”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莱西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云飞介绍,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好生态,企业才有决心投资大力发展白茶产业。
据介绍,今年南墅镇与莱发集团合作,采取“企业+共富公司+农户”的方式,因地制宜打造生态茶园基地,引入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通过全托管模式强化茶园项目管护运营,引进了福鼎大毫“华茶二号”白茶,在北墅水库北岸榛子沟村和荆家村的山坡种植白茶近100亩。
青山绣湖度假村
矿坑旁边建起了民宿
走进青山绣湖度假村,前行约百米就能看到碧波荡漾的青山绣湖。走近看,湖水清澈,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往远处看,波光粼粼,不时有水鸭飞起,为湖景增添了灵动。
“这里原先是一个废弃的石墨矿坑,水面面积近600亩,水深超过100米。”王云飞告诉记者,青山绣湖度假村岳石矿坑为历史遗留矿坑,始建于1943年,于2000年左右闭坑。该矿废水存量约600万立方米。由于矿坑水量大、水体深,一次治理难以达到稳定的效果,因此治理工程采用3轮处理方案,每轮处理时间约八九个月,在2021年底之前完成整个治理工程。经过两年多的治理,根据专家组确定的验收方案,完成三次连续验收采样、分析检测工作,结果显示治理已达到项目预期目标。
为充分展示岳石矿坑生态修复成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实践用生态“绿色”绘就发展“绿色”,南墅镇政府与莱西市青山绣湖文化旅游公司达成合作,在矿坑原址北岸利用原石墨矿遗留厂房建设青山绣湖民宿项目。
记者进入临湖的民宿太空舱发现,这里的视野非常好,湖景一览无余。“到了夜里,太空舱上面的天窗一打开,能看到满天星星,让人真正体会到乡间的静谧和安逸。”南墅镇青山绣湖项目负责人王强告诉记者,度假村一期已于今年10月进入试运营阶段,将在明年5月1日正式运营。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一期投入4000万元,已打造越野体验、户外露营、水上游艇、生态餐饮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目前拥有4个太空舱可容纳10人左右,餐饮区涵盖1个宴会大厅、3个包厢,可容纳80人左右;二期计划投入8000万元,新增30个至40个太空舱民宿,届时可以接待100人的团建项目。
张宁介绍,南墅镇将积极探索自然修复的方式治理矿坑存水,合理开发招引项目展示辖区石墨遗迹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山水南墅”文旅品牌。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魏铌邦 摄影报道(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