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博的这个瓷器展里居然有30多种颜色,你种草了吗

潮新闻客户端 陈叶雨 郭楠 记者 马黎

最近,浙江省博物馆95周年生日,一口气推出了几个大展,有点看不过来。比如一楼临展厅就有个新展,是关于颜色的。

天青、粉青、梅子青、饶玉、影青、月白、玫瑰紫、霁蓝、柠檬黄、祭红;冰裂、兔毫、玳瑁、油滴、曜变、鹧鸪斑……

这些词语并不来自国风设计素材网站,而是对宋元明清流行的瓷器釉色或纹理的描述。

“妍·色——宋元明清单色釉的色彩美学”最近在浙博之江馆悄眯眯开展了,将展到12月8日,很多观众表示,被颜色种草了。

图片

中国古代瓷器鉴赏有两大重要的角度,一为型,二为釉。型是瓷土的艺术,釉则记录下窑工对技艺与色彩美学的不断探索。展览以美学特质为架构的核心,分“清雅隽永”“世间情味”“溢彩流光”三个单元,以各窑口的代表釉色为单位,探讨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和烧瓷工艺在瓷釉上的体现。

本次展览得到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茶叶博物馆、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丽水市博物馆、武义县博物馆的支持,汇集宋元明清时期的瓷器106件(组),包括三大官窑北宋末年的清凉寺汝窑天青釉瓷、宋金时期的张公巷窑青釉瓷、南宋官窑青釉瓷,以及耀州窑青釉瓷,龙泉窑青釉瓷,定窑白釉瓷,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建窑黑釉瓷,吉州窑黑釉瓷,钧窑玫瑰紫釉瓷,婺州窑乳浊釉瓷,景德镇官窑颜色釉瓷等。

策展人杨霞告诉我们,“yan·色其实代表了最初策划展览时的三层想法,即“颜色——欣赏器物”“研色——科普瓷釉”和“延色——古色再用”,最终融汇为“妍·色——美好的色彩”。

图片

南宋婺州窑乳浊釉盏

【1】两宋士大夫的品味

起初,草木灰在烧窑时扬起落在器表,经过1250℃以上的高温,形成星星点点发亮且疏水的物质,又或是高温窑炉长期使用后,内壁出了一层玻璃态的“窑汗”。据说夏商之际,人们从中获得启发,把草木灰调制成浆施在瓷坯上一同烧制,于是,釉出现了。最早的釉色泽青绿或青中泛黄,这是因为制瓷的原料中含有铁元素,在还原气氛下,氧化亚铁使釉呈现不同程度的青绿色。釉料配比,烧成氛围和烧成温度的差异,使得各个窑口烧制出的瓷器“青”得各有千秋,即便同一炉烧出的瓷器,颜色也会有微妙的不同。

宋代出现各类陈设用瓷,在日用之外,瓷器承载起士大夫的审美趣味。顾客对釉色不同青绿的品味与鉴赏,成为窑工精进烧瓷技艺的动力之一。控制釉色,不仅是审美问题,更是技术问题。

南方越窑青瓷“类玉似冰”,早在唐代就备受推崇;北宋时,北方耀州窑将燃料从柴换成煤,烧成温度更高,青釉为“温温如也”的橄榄色,透明度高,尤以富有力量感的刻花纹饰著称;汝窑传世器稀少,以玛瑙末入釉,由于烧成温度不高,约为1200℃,釉中气泡与未溶石英颗粒多,使其呈具有一定乳浊感的天青色。

图片

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碗

图片

北宋汝窑天青釉花口圈足洗

汝窑、张公巷窑、南宋官窑是专门为皇家烧制瓷器的官营窑场,三个窑口出产青釉瓷的色彩,代表皇室的审美选择。皇家窑厂费工,南宋官窑出现了多次上釉的烧制技术,赋予青瓷玉的质感。南宋中后期龙泉窑融汇南北制瓷技艺,创新胎釉配方后,烧成的粉青、梅子青釉成为青瓷釉色美的顶峰。

图片

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斗笠碗

展览中这件景德镇窑青白釉螭龙双耳杯,最近很出圈。

“缺口不就是他俩吭哧吭哧转圈啃出来的吗?”网友@勒皮他的飞岛神解读。

图片

青白瓷历来备受赞誉:“饶玉”——产自饶州,从釉色到质感皆与玉器相似;“影青”——胎薄釉透,光打在瓷器上会透过去;“素肌玉骨”——胎体洁白坚致,薄而均匀。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真宗皇帝赵恒命昌南镇烧造御用青白瓷,并赐“景德”给昌南镇作为地名。“景德镇”之名延续千年至今。

同处纯粹极简的审美下,但不同于青、白的清淡、温润,黑釉瓷是另一种风格。

黑釉多见于茶具和寺庙用器中。入宋之后,“斗茶”盛行,斗茶先斗色,茶色以青白胜黄白,其次斗茶汤,以茶汤先在茶盖周围沾染水痕者为负,因而以黑釉盏为佳。烧制过程中,由于配方独特,在烧成后期,黑釉瓷会自然出现不同釉纹和色彩,形如兔毫、玳瑁斑、鹧鸪斑、油滴、曜变。或许和釉的出现一样,这些现象最初来自偶然,但人们从中看到自然造化另一种美的可能。庄重肃穆的黑色之上,是灵动变化的表现力。青、白两色釉多以静物、植物命名,黑釉上的纹理多以动态、动物命名,是两种不同审美意趣的体现。

图片

南宋吉州窑黑釉鹧鸪斑盏

【2】宋元市民的生活

如果说单色釉瓷是在至简之上追求釉色、纹饰细节的变化,民间窑口的生活用瓷就是以单色釉为底,尽情挥洒生活的热情与愿景。大雅大俗之间,万象森罗。

宋代,江西的纺织印染、造纸刻书、剪纸业发达,吉州窑将布匹和纸张上的平面艺术搬到瓷器器表,创造出黑釉剪纸贴花工艺,纹样多朴素、吉祥。在此基础上,吉州窑烧成了宋瓷茶盏杰作——木叶纹盏,完整器存世稀少,有“一叶落盏,黄金万两”的说法。

图片

南宋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双凤纹盏

宋元时期,河北磁州窑以白地黑花装饰手法闻名,打破了单色釉的格局,绘画飘逸洒脱,题材贴近生活,也是本次展览中的一个独立板块。磁州窑生产了大量瓷枕,这些瓷枕上常会有商标,有些还为自己起了宣传语,比如“古相甆非俗,张家枕不凡”。当时的商家和现在一样,非常有品牌和宣传意识。

图片

元代磁州窑褐彩人物纹枕

一些元素在釉中呈现的颜色与多种复杂因素相关,烧制前难以预测,形成“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现象。以钧窑和婺州窑为代表,这种充满可能性的现象成为各地工匠展示风格的手段。

河南钧窑用铜元素的窑变现象烧成了绚丽的玫瑰紫釉和海棠红釉,主要流行于宫廷中。元代开始,钧窑量产天蓝釉和玫瑰紫斑瓷器,器表色彩斑驳,每件都有独一无二的美感。

图片

元至明初钧窑玫瑰紫釉出戟尊

图片

元代钧窑蓝釉玫瑰紫斑盘

南方婺州窑的窑变技术是另一套技术体系。利用二次上釉技术,婺州窑烧成乳浊釉瓷,以淡褐色为底色,天青乳光色为装饰,赋予瓷器色彩上的层次感。

图片

元代婺州窑乳浊釉折腹碗

【3】明清皇室的礼法

至于明清,景德镇御窑厂的设立象征皇室对瓷器烧造技术推进的决心。四方能工巧匠云集,博采众长,大量仿烧前代名瓷,不断推陈出新。技术的巅峰出现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该阶段御窑出产产品也被称为“清三代”瓷器。雍正皇帝偏爱单色釉,他在位时,御窑厂不惜工本地调制各种色彩,名为“胭脂水”的釉色,烧制时需要用到少量黄金。清代制瓷家唐英所撰《陶成纪事碑》记载了雍正官窑的57个品种,其中35条为色釉。

图片

清雍正景德镇窑柠檬黄釉碗

除了烧制供皇室赏玩的瓷器之外,御窑厂还需要承担一项重要的任务——祭祀用瓷的制造。明洪武年间,瓷器开始成为祭祀用器。瓷,作为一种质地,进入最高等级的祭祀礼法中。

清人《千字文》第一句写“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中国人很早就给颜色编入信息。《周礼·考工记》中有云:“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嘉靖九年,御窑厂烧造的青(蓝)、黄、红、白釉瓷器分别用于皇室祭祀天、地、日、月四坛。

图片

清乾隆景德镇窑霁蓝釉描金龙纹小瓶(图源网络)

明清时期,黄色被认为是最尊贵的颜色,黄釉只有皇室成员有资格使用。而在皇室内部,等级也非常森严。清代规定,皇帝、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黄釉器;皇贵妃用外黄内白器;贵妃用黄地绿龙器;嫔妃用蓝地黄龙器。

图片

你会发现,为了突出“釉色”这个主题,策展人在选择展品时没有挑选器形复杂的瓷器,展厅的陈设与环境音乐也清爽简约。观众可以在展厅里见到对各时期瓷片胎釉剖面进行放大的装置,比如用于观察釉层微观气孔情况的显微镜,还有打开可查看仿古釉配方的窗格。装置保持了克制,有效呈现信息,不抢夺观众的注意。

图片

巧思总在不经意间显现。行至某处,青白釉瓷被打着自然景致的幕布和展示瓷器素雅色彩的装置环绕,玫瑰紫釉瓷器以墙体的圆孔为背景,如嵌在屏风中。展览还设计了文物色彩卡片作为留念,既可打卡相应展品,也可以为自己喜欢的文物赋予新的颜色,从“观看色彩”到“色彩碰撞”,解锁不一样的看展体验。

图片

图片

来源小红书用户@雅子悠

如今,瓷釉色彩愈加丰富,也不存在不被允许使用的色彩。展览的尾声有两块展项,观众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单色釉瓷盘,也可以查询自己喜欢的釉色在设计软件中的颜色代码。

至于谁是“策展人亲选”,我们得到的回答是:“没有个人偏好。审美是非常私人和自由的,喜欢什么就选什么。过段时间心情变化了,可能会喜欢另一种颜色,都很正常。”

图片

你喜欢哪种颜色呢?

(部分图片由浙博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