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一位视障人士因邻居反对而无法申请到导盲犬,引起了广泛关注。据相关媒体报道,当事人所在的居委会告知申请导盲犬必须获得所在楼栋邻居的同意,有一户邻居因怕狗而持反对意见,当事人的申请因此未获通过。据了解,目前当地残联正围绕此事进行协调沟通。
广州日报记者邀请了导盲犬使用者肖佳和导盲犬导师李苑甄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首先要了解导盲犬,不只对盲人,也对所有人
失去了视力的肖佳是中国首位视障美妆师,也是中国第二位持证的盲人潜水员。在三个多月前,她迎来了自己的导盲犬伙伴Dumbo,替代盲杖成为她的眼睛。她的家庭里从此多了一个家庭成员,但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导盲犬礼仪。
导盲犬需要经过严格的选种、训练和评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对他人和环境造成影响,同时,服役导盲犬也需要公众做到“三不一问”。
“最初看到说申请导盲犬要邻居100%同意的新闻时,其实我挺生气的。”肖佳表示,如果你只是去单一地征求意见,也不做提前科普,会冒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街坊邻居单纯因为不了解就选择了拒绝。
“Dumbo刚进我们社区时,有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小孩在电梯遇到了我们,小孩害怕狗狗,吓得一下退了几步。”
肖佳回忆道,“孩子妈妈是知道导盲犬的,就跟孩子科普,而Dumbo也安静待在另一边角落,后来见了好几次,大家也开始互相习惯。”
还有一次,肖佳和Dumbo去电影院,工作人员不允许动物入内,她先是科普,并争取到15分钟给Dumbo向影院证明自己,而十五分钟后,大家再没有拒绝它。
△Dumbo外出工作中。
导盲犬进社区难在哪?
导盲犬与公众之间的矛盾有时不单单出现在“街坊怕不怕狗”上面,还有“导盲犬的排便问题”——肖佳告诉记者,这个问题有时候也成了导盲犬融入社区的最大问题之一。
“我有很多视障朋友都有导盲犬,有的也会遇到怎么处理导盲犬排泄的问题。”肖佳说,即便定点排泄点设置在草地上,每次都做好处理,但很多街坊邻里依旧会觉得“一个盲人怎么可能会弄干净,结果影响到整个小区的卫生”。
而视障人士自己也觉得难受,其实大家都不希望影响别人,平时视障人士则害怕去机场或火车站,遇见导盲犬拉肚子就不知道怎么办,要么选择让导盲犬少吃点东西减少排泄,但深层次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
△肖佳和Dumbo。
“本身在导盲犬的训练培养中,就包括了导盲犬如何陪伴使用者出入公共场合而不影响他人,很多问题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解决的。”肖佳解释。
广州导盲犬学校校长、导盲犬导师李苑甄,她曾在香港的导盲犬机构工作,后来来到广州为导盲犬事业“开荒”。她说,像导盲犬Dumbo一样套袋子排泄已经完全不是问题,但在国内鲜有学校会关注到这方面的细节并进行培训。
狗狗也要经历很多上岗培训
有公益人士指出,目前社会对导盲犬的接纳还停留在概念层面——专业训练是重要,但谁来给资金、谁来进行技术支持呢?从导盲犬的培养到服役,再从服役到退役,乃至公众倡导,推动整个链条上每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
如今,随着服役阶段的导盲犬更多进入了大众视野,人们已经能够对导盲犬和使用者表现出友善,但实际上,在进入服役期之前,导盲犬是在出生2个月后会被送到寄养家庭进行社会化训练的。在这个阶段,它还要经历技能培训、交换训练、共同训练等。服役之前的这段经历并不为人们所了解。
△导盲犬在训练中。
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导盲犬适应人类社会的时期。在训练阶段,必须要让导盲犬充分地接触人类社会。
“真实的场景里,有不同的陌生人,有不同的味道,也有不同的现实情况。在导盲犬学校里,无论再怎么逼真也好,都不可能完全模拟一个真实的社会场景来让导盲犬了解,所以在训练导盲犬的时候,是很有必要带导盲犬去不同的地方的。”
李苑甄分析道,当下国内导盲犬工作推进的难点在于,服役导盲犬进出公众场合是受到相关法律政策保护的,但培训期的导盲犬的社会融合并不在政策关注范围内。
我们也看到,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在做出努力。在广州,广州市一汽巴士属下所有公交线路已经开放给训练中的导盲犬乘车训练。
△广州市一汽巴士开放公交线路给导盲犬进行乘车训练。
但服役中的导盲犬进出公共场地,有身份识别,而训练阶段的导盲犬和训练员如何识别?
李苑甄认为,这方面可以参考导盲犬事业相对发达的地区,很多地方都是接受训练员带导盲犬去所有的公共场所训练的,像香港地铁还会收集导盲犬资料,然后统一发布证件,导盲犬和训练员凭证件进地铁训练。此外,寄养家庭也可以带着幼犬时期的导盲犬出入很多地方,这个阶段其实能让很多人提前了解导盲犬。
实现无障碍通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导盲犬作为一部分视障人士的重要辅助工具,训练严格、成本高昂,它们不仅是工作犬,更是视障人士的“眼睛”,但目前公众对导盲犬的认识仍然不够。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郑子殷表示,如今,无障碍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倡导,但在现实中,无障碍是一项闭合度要求很高的事业,“导盲犬的社会融合贯穿培训到服役的整个阶段,只有这个链条的社会融合闭合起来,才有可能进一步推动公众认知和磨合。”郑子殷表示,希望接下来地铁公交、机场航空、商场饭店不仅为服役导盲犬提供便利,也为培训期导盲犬提供现实场景训练便利,相互了解和磨合;参考发达地区经验,可共享培训期导盲犬及训练员信息,让不允许动物进内的场域,也有合理识别机制接受培训期导盲犬进入训练。
此外,郑子殷建议,相关管理部门、街道社区工作者、残联系统以及助残社会组织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互动,在遇到导盲犬进入公共场合被拒等无障碍问题时,及时协调多方,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为残障人士提供无障碍支持,并在持续的社会互动中,让更多人意识到无障碍并非“别人的事情或责任”,而是“全社会”及“每个人”应做之事,要关注到无障碍的全周期,也为导盲犬训练提供实际资金和技术支持。
在日常生活中,你遇见过导盲犬吗?你同意邻居领养一只导盲犬吗?欢迎一起讨论。
出品/广州日报媒重点实验室统筹/赵小满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琳、苏赞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杨欣 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