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文旅】普洱康养旅居游升温 文旅融合打造宜居之地

图片

天气渐凉,北方寒冷地区的“银发族”纷纷选择向南向阳避寒,旅居养老过暖冬。据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数据,仅2023年,从外地到云南旅居的人数就达200万。记者从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2024年1月—10月,普洱旅居总人数达18.56万人。

图片


立足资源禀赋 打造康养旅居家园
图片

普洱市全市森林面积高达4530万亩,森林蓄积量3.1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8.23%,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更是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标准14倍多,年均气温19.5℃。宜人的气候、优渥的生态环境及独特的区位优势,使普洱市成为“银发族”们理想的避寒胜地。

近年来,普洱市围绕乡村旅居、城镇旅居、度假旅居、医养旅居、养老旅居、文艺旅居、体育旅居、边境幸福旅居八大业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打造“绝版普洱·香遇世界”的旅居家园,以茶咖旅、特色民族资源文化、自然景观为特色,城村镇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旅居环境,努力塑造“旅居普洱”品牌形象,让旅居人群愿意来、留得下、待得住。

图片


“美丽乡村”旅居热 文旅融合业态兴
图片

思茅城区东部大荒地居民小组,距城中心5公里,毗邻普洱五湖国家湿地公园之一的洗马湖,三面环山,一面环湖,环境优美,是避寒避暑、度假旅居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大荒地居民小组凭借良好的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居住”产业,通过因势利导,强化服务,培育出一批以民宿、旅居、研学为代表的旅游新场景、新业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将村庄打造成赏湖光山色、品普洱美食、享惬意生活的旅居服务村。

图片

据了解,大荒地居民小组内共有农户97户,有宾馆、民宿15家,36家农家乐餐饮店。自2012年起,在党建引领下,大荒地居民小组结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不断延长旅居产业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设施,打造旅游产品体系,通过农文旅互促互动,各类业态互交互融,探索出“吃住+采摘” “吃住+品茶” “吃住+品咖”等多种全域乡村旅游模式;同时,立足本地食材打造‘农家乐’主题餐饮文化,凭借特色菜肴吸引游客,形成旅居餐饮聚集群。目前,全村民宿客栈已实现每年创收400余万元;农家乐餐饮年均接待游客11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00余万元。

图片

为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性和吸引力,大荒地居民小组还积极整合乡村振兴等各类资金200余万元,用于实施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停车场等项目,通过开展村内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四旁”绿化和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硬化村内外道路,彩绘墙壁,架设路灯,新建环保设施,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垃圾管理模式,美化村容村貌。

图片


北纬23°26 暖冬旅游热潮涌动
图片

近日,国家AAAA级景区墨江县北回归线标志园迎来冬季旅游高峰期,西门停车场上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大巴及自驾游车辆。

为做好冬季旅游接待工作,墨江县北回归线标志园通过增加体感温度体验柱等冬季旅游产品,让游客亲身感受北回归线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同时,景区全员身着哈尼族传统服饰,使用哈尼问候语和欢迎手势,为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此外,针对红河州、大理州州庆,推出州庆专属票,吸引州市游客前来游览。截至11月23日,景区共接待团队28万人次,散客19.5万人次,省外游客占比达90%以上。

图片

近年来,墨江县紧紧围绕打造“国际双胞生态旅游城”的发展定位,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整合县域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打造“两日休闲游”“周末游”“乡村游”“研学游”等产品,实现四季皆可游的发展局面,奋力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让墨江成为游客心中旅居游玩的热门打卡地。截至2024年10月,全县共接待游客524.52万人次,同比增长16.2%,旅游花费60.62亿元,同比增长21.9%。

图片


图片

普洱将以其更加多元的旅居格局、丰富的旅居资源和优质的服务品质,打造“旅居普洱”品牌,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普洱过暖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