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时隔许久,我们终于实际测到了“月湖”】】】
此前在今年9月,我们三易生活曾经用《在酷睿Ultra 200V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拨乱反正”》这篇文章,分析了英特尔LunarLake-MX产品线的架构设计。当时我们指出,它的最大意义在于将真正符合“轻薄长续航本”的15W级别低压CPU真正独立成了一条产品线,而不再像之前那样与28-45W级别的“标压移动版”在命名和市场节奏上混为一谈。
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酷睿Ultra 200V系列这一次很可能会成为有史以来最重视“低功耗、低发热、长续航”表现的主流x86移动处理器。
除此之外,LunarLake-MX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那就是它首发了英特尔的“NPU4”。与此前MeteorLake-H/U系列集成的NPU3相比,新的NPU将执行单元规模增大了数倍、频率也更高,所以它的算力从前代的10TOPs暴增至48TOPs,从而使其成为了首款完全符合“Windows AI PC”认证,可以在更多AI软件里使用NPU进行低功耗加速的英特尔CPU。
说了这么多,那么全新的LunarLake-MX CPU在装到笔记本电脑上,实际用起来的表现又如何呢?最近,我们就收到了一款配备LunarLake-MX的超轻薄笔记本电脑,并且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的体验和测试。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产品解析:14英寸典型轻薄本,音画配置与散热俱佳】】】
此次我们拿到的是华硕灵耀14 Air,作为LunarLake-MX平台、或者说酷睿Ultra 200V系列的首发机型之一,它理所当然地采用了目前主流的14英寸超薄本设计语言。
可以看到,灵耀14 Air在A面采用了一种被成为了“高科技陶瓷铝”的材质,它触摸起来带有比较明显的磨砂感觉,同时也不会有金属的冰凉感。 据称,这种材质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指纹沾染,而且本身也具备极高的物理强度,可以起到耐磨、耐划的保护作用。
当然,在A面由几条切线勾勒出的,就是目前华硕旗下高端产品目前比较常用的Logo变体,它最早出现在华硕30周年时期。而如今能有这些元素的产品,基本也都意味着它们采用了业内较为特殊的工艺和设计。
掀开屏幕就能看到磨砂铝质感的C面,以及一块14英寸的OLED屏。这块屏幕拥有2.8K分辨率,同时具备最高120Hz的可变刷新率,以及600nit的峰值亮度。要知道,峰值亮度偏低一直都是PC OLED屏幕的通病,而灵耀14 Air的这块屏目前在行业里已经算是同尺寸最亮的那一档,这对于改善在室外的使用体验显然有着很现实的积极意义。
当然,毕竟是OLED屏幕,所以华硕也设置了一系列的色域切换、防烧屏,以及省电技术,对屏幕的功耗、色彩、寿命做了进一步的增强。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还有额外的视频增强算法,它可以在播放视频时自动优化亮度和色彩,进一步呈现OLED广色域、高对比度的视觉优势。
而在C面,则可以看到灵耀14 Air拥有一个面积足够大的键盘和触摸板。其按键键程在轻薄本里算是比较长的类型,触摸板则充分利用了大面积的优势,并在边缘位置设计了音量和屏幕亮度的调节手势,其操作逻辑非常类似智能手机(左侧边缘滑动调节音量、右侧边缘滑动调节屏幕亮度),因此也容易上手。
机身侧面灵耀14 Air提供了一个HDMI2.1接口、两个全功能并支持供电的雷电4、一个3.5mm耳麦接口,以及一个如今已很难得的USB Type-A接口。
对于一款14英寸的轻薄本来说,这就意味着灵耀14 Air在接驳视频输出和2.4GHz无线鼠标时,可以不占用雷电4接口的位置。很显然,这绝对是一个值得称道的细节设计。
来到机身背面,就会看到灵耀14 Air提供了目前很常见、位于机身底部前侧的窄缝式立体声扬声器开孔。在这两个开孔的下方,灵耀14 Air拥有两组、共四个发声单元的杜比全景声扬声器,这个在同级别轻薄本中就属于比较高端的配置了。
值得一提的是,灵耀14 Air在键盘的上方还有一条带有细密开孔的金属镂空区域,起初我们一度以为这里也是扬声器开孔,但查阅资料后才发现,它其实是辅助散热进气口。凭借着这个设计,灵耀14 Air可以实现从机身底部和键盘上方双面同时吸收冷气,从而有效改善当底部空间不够大(比如放在腿上使用)时的散热效能。
当然,这个设计思路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华硕旗下部分游戏、工作站笔记本电脑的“AAS”键盘抬升进气结构。不得不说,有技术底蕴的厂商,确实就能做出一些更创新的产品。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基准测试:新架构高频内存是亮点,CPU明显偏能效取向】】】
接下来,我们进入对灵耀14 Air的硬件性能基准测试部分。
正如前面已经讲到的那样,灵耀14 Air作为LunarLake-MX平台的首发机型,使用了酷睿Ultra7 258V SoC。为什么我们在这里称其为SoC、而非单纯的CPU呢?这是因为在LunarLake-MX里,内存是直接封装在CPU基板上、且与CPU型号强相关。
就拿这颗酷睿Ultra7 258V来说,其型号里的个位数“8”就代表封装了32GB的LPDDR5X-8533MT/s内存。相比之下,其他那些个位数是“6”的型号(比如256V、226V),就注定只有16GB的LPDDR5X-8533MT/s内存配置。
封装式内存有什么好处?简单来说,将内存集成在CPU基板上会带来两点受益。一是更短的内存到CPU走线意味着更好的信号完整度,从而使得CPU可以更轻松地驱动高频内存,进而实现如大家所见的令酷睿Ultra7 258V拥有惊人的内存读写带宽,有利于提高CPU和核显的性能。另一方面,封装内存也代表着节约了主板空间,从而给更大的电池、更大的扬声器等元器件腾出位置。
除此之外,作为英特尔LionCove与Skymont架构的首秀,在配合8533MT/s的高频内存之后,酷睿Ultra7 258V也展现出了非常高的浮点性能。在AIDA64的照片编辑模拟测试里,它的成绩甚至超过了桌面版的12900K和7950X,以8核8线程直逼24核32线程的13代酷睿i9,着实令人印象深刻。
不过正如我们在前面就提到的那样,LunarLake-MX这条产品线原本的定位,就是接替曾经的15W超低压移动处理器,所以它全系最多都只有4P4E的CPU配置。虽然P核的数量比起以往的15W超低压CPU多了一倍,但毕竟总的线程数只有8条,因此自然不可能在“全核输出”能力上比得过6P+8E、甚至8P+16E的那些旧架构,但功耗标定高得多的平台。
换句话说,目前的酷睿Ultra 200V系列,全系会更偏轻中负载的办公、多媒体娱乐场景,并且重点在于提升离电性能。诸如插电进行重载视频渲染的任务,并非它们所擅长的场景。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AI体验:CPU、GPU、NPU都能跑AI,本地生态现在也有】】】
虽说LunarLake-MX在整体设计上是定位15W的低压超轻薄本专用,但是在它身上却有一个计算单元的性能,如今在业界绝对处于第一梯队。
没错,这就是它的“NPU4”单元。凭借着大幅增加的NPU规模,酷睿Ultra7 258V的NPU AI算力高达48TOPs,是前代的接近5倍之多。那么,这一设计为它带来了什么变化呢?
首先,目前GeekBench AI已经可以识别到最新酷睿Ultra 200V系列的三种不同架构计算单元。可以看到,在英特尔的OneAPI体系中,新处理器的CPU、GPU、NPU都统一在一个AI计算框架下。
CPU DLBoost指令集AI跑分
GPU DP4a指令集AI跑分
NPU AI跑分
从理论性能测试结果中不难发现,酷睿Ultra7 258V的这颗NPU在半精度和量化性能上基本与它的GPU有着差不多的水准,而且两者都远高于用CPU“硬算”的成绩。
所以这意味着什么呢?首先因为NPU规格满足了Windows AI PC的需求,所以酷睿Ultra7 258V在Windows 11的最新版本(此次测试使用的是Dev版Build27754)里,也能看到画图APP里的生成式绘画功能。可以通过简单的语句配合“风格选择”,让它自动生成想要风格的图画。
更重要的是,因为有着业内起步最早的AI SDK,英特尔旗下的酷睿Ultra处理器如今确实在客观上得到了更多第三方APP的适配。
比如在“亦心AI闪绘”里,可以得到比Windows自带画图程序更快的图像生成速度。
在“知我AI”里可以分析本地文档,并使用端侧AI算力进行文本总结和知识点提取。可以看到,其适配了Arc 140V核显的AI计算框架,所以在进行文章总结时,核显的占用率会有显著升高。
除此之外,我们还尝试使用“讯飞听见”在酷睿Ultra7 258V上进行同步的录音转文字尝试。可以看到,它在录音过程中同时用到了CPU和GPU的算力进行AI处理,所以此时内存占用意外地不少。而在录音结束后,这款APP也支持基于GPU的录音内容规整。而且处理速度非常快,只用几秒就将5分钟的录音文本进行了自动错别字修正和语序调整,显著提高了录音转文字的可用性。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游戏体验:首发Xe2架构新核显,低压本现在也能跑光追】】】
如果大家有关注前代、前前代的酷睿移动处理器可能就会知道,在此前的两三代产品线里,英特尔明显更主推55W的HX、45W的H,以及28W的P后缀产品线,但对于15W的U后缀多少就有点“不太上心”了。
为什么我们会这么说?一方面,曾经的那些15W移动版酷睿处理器不仅P核数量往往仅有2个,而且核显规模也会比同期的“标压”型号直接砍半。这也正是造成彼时不少厂商最后强行将“标压U”塞进轻薄本,宁可牺牲发热和续航、也要换取更高性能指标的原因。
但是英特尔在LunarLake-MX上,就率先引入了下一代的Xe2 GPU架构,新架构将每个执行引擎内的具体核心规格都进行了翻倍。以酷睿Ultra7 258V为例,虽然它的Arc 140V核显“看似”只有64个执行单元(而不是前代Arc核显的128单元),但实际上这64个执行单元包含1024个ALUs(算术逻辑单元)、64个纹理单元、32个光栅单元,在整体规模上与前代128执行单元的“满血版”Arc核显没什么区别。
不仅如此,Xe2 GPU架构还加回了此前初代Arc核显上,为了节约面积而砍掉的XMX矩阵计算单元。这就意味着新的Arc 140V核显现在可以用XMX单元进行XeSS超分运算,而不再需要消耗ALUs的DP4a计算资源,显然就会直接提升新核显在大量游戏里的实际执行效率。
从3DMARK的跑分成绩来看,酷睿Ultra7 258V的核显在光追测试项目中意外地得到了不错的分数,甚至比我们此前测试的标压款酷睿Ultra7 155H的Arc核显还要高出大约25%。
那么这颗低电压的轻薄本处理器能打游戏吗?在《最终幻想14 7.0》的Benchmark、1080P的高画质(笔记本)设定下,它跑出了“Fairly High”的评价。也就是说虽然还没到完美,但已经算是总体能以高帧率运行。
接下来,在许多朋友更感兴趣的《黑神话·悟空》官方测试工具里,会自动为Arc 140V核显选定较低的画质等级。但一款低电压的超轻薄笔记本能在这个游戏里跑出40FPS以上的平均帧数,这样的表现确实算得上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了。
如果就是想要在这种超薄本上跑光追游戏,那么酷睿Ultra7 258V的Arc 140V核显也是带有硬件光追单元的。所以在《地铁离去》和《赛博朋克2077》的1080P光追模式测试里,它可以跑到20多FPS。要是将分辨率再降低一些、并搭配XeSS来进行超分,那么跑到30FPS以上也完全有可能。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总结:新架构开拓新时代,AI PC未来已来】】】
讲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三易生活曾经在相关内容里针对移动端PC处理器的能效比和AI生态建设问题进行过批判。
虽然并不知道这些内容是否有被相关厂商看到,但从这次测试的华硕灵耀14 Air,以及它所搭载的酷睿Ultra7 258V测试结果来看,至少英特尔方面确实已经意识到了过去行业里的种种问题,并且很明显做出了针对性的调整。
一方面,作为最新一代的超低电压处理器家族,酷睿Ultra 200V系列这次领先于其他标压移动版处理器率先发布、且大胆采用了4P+4E的CPU设计,这些都反映出英特尔有意给“超低压轻薄本”拨乱反正,避免再出现轻薄本里强行塞标压处理器、最终导致体验不佳的情况再出现的决心。
另一方面来说,在硬件设计上,酷睿Ultra 200V系列通过规模翻倍的GPU、性能增长近5倍的NPU,也为这一全新的超低压平台在游戏娱乐、AI等领域的“可玩性”。
尤其是在英特尔如今的推动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第三方AI应用能够兼容酷睿Ultra 200V平台。这毫无疑问会为英特尔下一个阶段的AI PC建设,以及他们新架构、新产品线的全面铺开,打下足够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