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杨红英 王春梅)“我和同学们饲养了兔子、鸽子、仓鼠等小动物,亲手制作了宠物笼,通过观察投喂不同的食物,我发现兔子喜欢甜味浓、有咸味、口感粗糙的食物。”近日,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九小学六年级学生刘彻怀抱一只可爱的兔子,在学校养殖园向记者自信地讲解养殖过程中的发现。
东明县第九小学以养殖教育为主线,专门开辟出一块区域,建设了科学性与人文性兼备的“萌宠乐园”养殖基地。基地以呵护小动物成长作为学生探索自然的起点,以“红领巾特色小队”为火种,按照“意愿—设计—领养—养育—观察”的流程,从饲养、清理、安全、观察等方面进行点位管理,帮助学生在日常养殖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必备的劳动技能和科学的劳动品质。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一环,养殖教育正是东明县推动劳动教育和其他方面育人工作融合开展的创新实践。“为推进学校养殖教育实践,首先由辖区部分学校充分发挥养殖基地的劳动育人功能,组建了‘养殖教育共同体’,共同开发集农业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传统工艺劳动为一体的养殖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开展养殖教育活动。”东明县教体局基础教育科科长王富宝说。
“养殖是一项综合性活动,涉及数量、测量、协作、规划、语言、责任感以及任务意识等多方面,不只是简单的喂养动物。”东明县第九小学五年级教师汪静说,“通过组织引导学生撰写养殖日记、观察记录等,学生学会了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如计算不同动物的饲养数量、场地面积、饲料配比、生长速度等内容。”
东明县还推动学校通过“养殖+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获得多层次、多方面、多主体的体验,丰富养殖教育内涵,提升养殖教育成效。“今天,老师带我们来到养殖乐园开展泥塑课程。这个栩栩如生的小鸽子是我根据‘小灰’制作的,我要把它放在我的书桌旁,陪伴我学习成长。”东明县第六小学四年级学生闫舒怡自信地展示着她的泥塑作品,“小灰”正是她在养殖园喂养长大的一只鸽子。
“养殖教育共同体”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联席教研活动,分板块、分类别进行课程开发与探索,逐步形成了以自然共生为主题的养殖课程,让养殖课程成为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的生活化课程,推进养殖教育成为新活动、新课程生成的土壤。
“历时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们8所共同体学校的教师已成功开发了养殖泥塑课、养殖剪纸课、养殖习作课等地方特色课程,帮助孩子们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的劳动体验紧密结合,实现了从简单问题研究到深度项目式学习的转变。”东明县第六小学校长任盼景说。
目前,共同体学校教师正在集体编写养殖教育校本课程实操设计。“我们严格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按照‘低学段注重观察和初步养护,中学段强调实践体验和动手能力培养,高学段侧重复杂项目的实施和长期责任感的培养’原则,一体设计地方课程实操设计方案。编写完成后将在全县推广,切实提升养殖教育覆盖面和教育质量。”东明县教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李兵说。
现在,共同体学校养殖园已逐步向其他学校开放,各中小学校正组织师生到养殖园开展学习体验活动,通过把传统课堂搬进养殖园,帮助孩子们在亲身参与养殖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本知识与劳动实践的内在关联,让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劳动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和延续性较强的学科,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的培养和形成,需要反复实践和体验。我们将持续鼓励和支持学校充分利用校园边角场地,开辟养殖园、蔬菜园、花卉园、瓜果园等,通过空间再造,以儿童的视角将校园变成乐园,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更加喜欢学校,让学校真正成为涌动生命气息的儿童世界,帮助孩子们拥有幸福完整的童年。”东明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海峰说。
作者:魏海政 杨红英 王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