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法门寺博物馆馆藏的7件文物参展。
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与法国文化部指导,陕西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甘肃省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天津市文物局联合主办,将持续至明年3月3日。展览展出来自中国10个省区市32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套)精美文物,其中陕西共有73件(套)文物参展。
法门寺博物馆参展的7件文物
均为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走!跟着小宝
一起欣赏这些珍贵的文物吧
该瓶盘口细颈、圆腹、喇叭形圈足;肩径下饰如意云纹一周;腹部饰四个以简化莲瓣纹圈成的圆形规范,内錾十字三钴金刚杵纹,圆形规范间以两周弦纹相接;腹下部有仰莲瓣一周,瓣尖之间亦饰三钴金刚杵纹;圈足与腹底焊接,上部有一周半圆形凸棱,棱上錾一周饰带状双环纹;下饰覆莲瓣,莲瓣尖隙錾三钴金刚杵;圈足底錾饰二方连续水波纹一周。
它是唐密仪轨重要法器之一,为晚唐密教大师智慧轮供养,共出土四件,底部分别用墨书写“东、南、西、北”,象征四方。
在法门寺地宫出土金银器中有“香囊二枚”,两者构造相同,皆为钣金成型,通体镂空呈圆球形,上、下两半球的囊盖和囊身以铰链相接,以子母口相扣合。
雀鸟纹银香囊器身錾有四只鸿雁,纹饰鎏金,以两半球扣合构成囊体,囊体镂空,方便香气溢出。香囊内部采用了平衡装置,设有内、外机环,连接盛有香料的香盂,圆球滚动时内、外机环也随之转动,香盂的重心始终保持水平不变。这说明近代用于航海、航空的陀螺仪原理,早在唐代就已被我国工匠所掌握。
法门寺地宫共出土了两件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大小、形制相同,腹壁各錾刻 4 幅不同的人物画,这些人物画像刻画精细,故事性十足。此件腹壁绘图推测为菩提悟道、仙人对弈、四门游观等人物故事图。其盖面饰飞狮等瑞兽,底座上部饰凤凰、鸿雁、鸳鸯、鹦鹉等珍禽。
香宝子是专门用来盛放香料的容器,常与香炉配套使用,多供于佛像前香案之上。
法门寺地宫共出土20件银碟,皆是钣金成型,纹饰鎏金,其中10件底部带有圈足,10件为平底。银碟为五曲葵形,腹壁以凸棱分作五瓣,每瓣内錾饰一朵十字形折枝花,碟心饰一朵阔叶团花,口沿錾一周简化的莲瓣纹,展现了唐代工匠的高超工艺和精妙设计。
波罗子,又称为樏(lei)子、壘(lei)子,是唐代一种内有格挡食容器。最初应为供养于佛门的果食器,所谓“波罗”很可能即“般若(发音bore)”,意为智慧,为佛教供养食容器之称谓。波罗子共出土10件,均钣金成型,外壁鎏金,以子母口扣合;直口浅腹,平底,壸门座圈足;器内平底焊十字形格架,圈足有镂空的六个壸门,壸门间饰背分式忍冬草;底外壁有同心圆旋痕。
此组器具为供养之盛放果食器,与茶具配套使用,兼有盛储茶点之意。
本次参展的法门寺博物馆馆藏文物均为国家一级文物,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代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思想包容、艺术恢弘、民族融合,能够让法国和欧洲的观众更为形象地了解辉煌灿烂、自信开放的盛唐气象。
来源:宝鸡融媒
编辑:田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