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人物丨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走了,她有这些四川情缘

11月25日清晨,天津入冬以来第一场寒雨悄然洒落,南开大学师生、校友、文学爱好者以及普通市民纷纷冒雨送别“诗词的女儿”叶嘉莹。11月24日,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先生去世,享年100岁,让无数诗词爱好者扼腕叹息。
或许大家还不知道,叶嘉莹与四川成都之间,也有着一段深深的诗缘。这份诗缘,始于40多年前的杜甫草堂
图片
草堂之春 叶嘉莹心中的诗与远方
1981年4月,正值温哥华繁花似锦的春天,而叶嘉莹却一心向往着成都杜甫草堂的春天。她接到了杜甫学会首届年会的邀请函,欣然应允,匆匆请假飞到了成都。
在飞机上,她还即兴口占一首绝句,其中两句“作别天涯花万树,归来为看草堂春”道出了她对草堂的无限向往。
图片
叶嘉莹先生1981年参加杜甫研究学会首届年会
在草堂,叶嘉莹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她钟爱杜诗,在草堂和锦江畔,她写下了“一生最耽工部句,今朝真到锦江滨”,表达了她对杜甫的敬仰和对成都的喜爱。草堂博物馆常设展“情系草堂”中,还保存着1982年杜甫学会活动时的老照片,其中就有叶嘉莹的身影,她面容清秀,气质出众,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图片
“情系草堂”中叶嘉莹先生老照片(图据杜甫草堂)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叶嘉莹的学术贡献
上世纪60年代,叶嘉莹以时代为序,整理了关于杜甫《秋兴八首》的点评考释解说,并融入了自己的体悟。1988年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该书的增订版,共收杜诗注本53家,版本70种。
这部专著在杜诗学研究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对新诗创作和学术研究有着极大的助益。叶嘉莹对杜甫的深入研究,不仅体现了她对诗词的热爱,也展现了她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
图片
叶嘉莹先生1981年参加杜甫研究学会首届年会
草堂书院 叶嘉莹的视频致辞
2021年4月28日,草堂书院揭幕仪式暨四川省杜甫学会第二十一届、中国杜甫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在草堂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作为草堂书院名誉院长,叶嘉莹发来视频致辞,祝贺书院揭幕。
她的声音虽远隔千山万水,但那份对诗词的热爱和对草堂的深情,却跨越时空,传达到了每一个在场人的心中。
川大授课 叶嘉莹传播古典诗词的又一舞台
图片
在叶嘉莹先生辉煌的教育生涯中,四川大学是她传播古典诗词的一站。她曾在这里,用她那温婉而深邃的声音,为川大的学子们开启了一扇通往古典诗词世界的窗。
那时,教室,窗户上趴的都是人;阶梯教室,梯子上坐的都是人;连讲台旁边都是人,叶老要进去讲课都进不去。她住在川大的招待所里,一出学校大门就是锦江,再走一段路就是望江楼公园。她沿着江边散步时,看到江面上低飞的燕子,不禁想起了杜甫的诗句“清秋燕子故飞飞”。她感慨地说,杜甫看到燕子可以自由地南来北往,就想到了自己的不自由。这种对诗词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正是叶嘉莹先生一生所追求的。
图片
据了解,叶嘉莹在晚年卖掉京津两处房产,又将自己的稿费、版税收入悉数捐出,累计捐赠3568万元,在南开大学设立“迦陵基金”,为传统文化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而她却谦虚地说: “我教了一辈子书,除了作为一名教师,一无所长。”
2021年,叶嘉莹先生荣获“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称号,这是对她一生致力于诗词教育和文化传播的最高赞誉。
图片
2023年1月24日,叶嘉莹先生欣闻杜甫草堂漫天飞雪,非常感慨:“我还没看过草堂的雪。”如今又是冬日,飞雪还未至,先生已远行。永别了,诗词的女儿、风雅的先生。
来源: 综合自杜甫草堂博物馆、封面新闻、河南商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