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至23日,第十五届临床机器人外科协会国际会议(CRSA)在意大利罗马举行。我院副院长、结直肠外科康亮教授、结直肠外科罗双灵医生受邀参加并进行大会口头报告。
临床机器人外科协会国际会议是一个专注于临床机器人领域的国际性会议,由临床机器人外科协会(Clinical Robotic Surgery Association, CRSA)组织举办。作为机器人外科领域的年度学术盛会,CRSA代表全球使用机器人系统的微创外科医生的声音,涉及普通外科及其相关亚专业,如上消化道、肝胆胰、结直肠、移植、耳鼻喉、内分泌、肿瘤、肥胖症等。大会给全球外科医生提供了一个机器人最新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交流的平台,代表了当前外科手术机器人临床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准。
会上,由罗双灵医生代表团队汇报了我院开展单孔机器人完全经肛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经验。单孔机器人手术是本次大会的热点,它在微创手术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和广阔应用前景。其一,它通过一个微小的切口进入人体,与传统的多孔腔镜手术相比,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美观度更高等优势。其二,单孔手术机器人解决了单孔腹腔镜手术中器械之间互相干扰的“筷子效应”,使得医生可以借助手术机器人完成单孔腹腔镜难以完成的高难度手术。总的来说,单孔机器人手术不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手术体验和恢复效果。
自2014年以来,我院结直肠外科二区在国内率先系统地开展经肛门直肠癌根治手术(taTME),目前已累计开展超1000例,是国际上开展该术式最多的中心之一。在汪建平教授、康亮教授的带领下,以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为特色,我院成立了全国首个大肠癌无切口病房,5cm以下超低位直肠癌保肛率达到95%以上,超60%的患者来自省外。康亮教授作为经肛腔镜外科全国主任委员,牵头撰写了《中国经肛腔镜手术专家共识》,编写国内首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专著,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多次进行口头汇报及手术演示,获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可。
专家介绍
结直肠外科二区 康亮 教授
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师从汪建平教授,曾获国家基金委资助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从事结直肠癌肿瘤学博士后研究。
医疗专长:主要研究胃肠道肿瘤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各种胃肠道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腹膜后、盆底肿瘤以及痔、肛瘘、肛裂等肛肠良性疾病的综合治疗,尤其是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功能手术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较早系统地开展完全经肛门直肠癌根治术(taTME)手术,并发表相应成果30余项,居于国际领先水平;牵头在国际上首先完成taTME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有望成为世界上首个支撑taTME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设计研发可伸缩环形牵开器、可调节深度的经肛单孔穿刺结构等6项专利并成功转化。
牵头建立了中国经肛腔镜外科学院,担任首任院长,主持并修订了《中国经肛腔镜手术专家共识》。率先在国内探索单孔手术机器人与经肛腔镜外科的有机结合。
牵头建立了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专业委员会分会,担任首任主任委员,参与并修订了《直肠癌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专家共识及手术操作指南》。举办taTME培训班,指导了国内上百位医学专家开展taTME手术。
科研成果: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收录于高水平期刊50余篇,参编参译著作10部。担任Diseases of the Colon&Rectum、Gastroenterology report、《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等杂志编委或审稿专家,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客座编辑。多次受邀赴国内外进行学术讲座及大会手术演示。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基金10余项。曾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广东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结直肠癌门诊)
结直肠外科二区 罗双灵 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二区主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经肛腔镜外科专家工作组秘书。
毕业于中南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主要研究方向为经肛腔镜技术在结直肠疾病中的应用,尤其是机器人手术的开展。发表国内外论文10余篇,其中高水平论文7篇,1篇论著入选2019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大会报告。《中国经肛腔镜外科培训体系(第一版)》、《中国经肛腔镜外科手术专家共识(2019年版)》、《中国经肛腔镜外科手术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2023年版)》执笔者之一。参与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结直肠肿瘤学》等专著。
感谢罗双灵对本文的支持
责任编辑:刘山青
初审:戴希安
审核:乐虞莹、简文杨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稿件来源:中山六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