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技术空白,我国首个充气式柔性密封舱试验成功

图片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11月20日报道,,该集团五院研制的充气式柔性密封舱,于9月27日18日30分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伴随实践十九号卫星完成了在轨飞行试验,10月11日10时39分顺利回收,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图片

01
何为充气密封舱?

充气密封舱是一种由柔性蒙皮复合而成的多功能新型密封舱,发射时处于压缩折叠状态,入轨后充气展开。

它具有重量轻、折叠效率高等优点,是大型空间密封舱体建造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密封舱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此次利用实践十九号卫星提供的飞行平台开展搭载技术验证试验,产品经受了发射段环境考核,入轨后顺利完成了舱体解锁、充气、展开、保压等一系列飞行动作,舱体承压能力、气密性能、舱内温度环境等指标达到技术验证预期,填补了我国充气密封舱技术的空白。

02
未来空间站的拓展舱体

充气密封舱技术被认为是未来空间站拓展舱体和月球基地建造的重要支撑技术,此前美国的毕格罗太空公司(Bigelow Aerospace)便曾在国际空间站上试验过该技术。

2016年4月8日,毕格罗可扩展活动太空舱(BEAM)随货运龙飞船升空,与空间站对接后,充气约7个半小时能将内部空间能从3.6m3扩大到16m3,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制造和发射成本低的特点。毕格罗太空公司原拟定在轨技术验证该舱2年后撤离,后一直运行至今,但由于空间辐射防护效果较差,因此仍只是一个具有正常大气环境的实验舱,航天员可以入内但无法长期驻留。

图片

BRAM展开模拟图

目前,包括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和Sierra Space在内的多家公司也正在测试充气密封舱技术,这些技术可能被部署在国际空间站之后的商业空间站上。

此次充气密封舱的成功首飞,填补了中国该方面的技术空白,相关技术成果可为空间站、载人登月等重大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图片

中国空间站“十字”拓展构型


来源/航天501部、中国载人航天等

编辑/万纪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