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儿”“白毛女”再聚首,纪念芭蕾舞团《白毛女》首演60周年

上海芭蕾舞团原创剧目《白毛女》自1964年公演以来,已经在舞台上走过了60载春秋。日前,《白毛女》诞生六十周年访谈沙龙在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举行。


1972年上影版主创人员“喜儿”茅惠芳、“白毛女”石钟琴、“王大春”凌桂明、“黄世仁”王国俊再度聚首,与观众共话“白毛女”的故事。


图片


《白毛女》的故事是根据上世纪四十年代流传在中国北方的“白毛仙姑”传说改编,通过喜儿、杨白劳、王大春、张二婶、黄世仁、穆仁智等人物的爱与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民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对为富不仁的地主的反抗,期盼共产党来解救劳苦大众。


原创芭蕾舞剧《白毛女》既运用了外来芭蕾的语汇,又吸收了大量的民族民间舞、传统戏曲以及武术等素材,现实与浪漫相结合。音乐上保留原歌曲中“北风吹”“红头绳”等,还吸收了大量华北地区民歌河北梆子、山西梆子为素材,采用了管弦乐与民族乐器相结合的形式,使舞剧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感。


图片


茅惠芳回忆,《白毛女》最初是独幕舞剧,主要内容就是电影里“奶奶庙”的那个片段,很短,只有二十分钟不到,演出效果蛮好的。后来逐渐逐渐发展,从小型舞剧到中型舞剧再到大型舞剧。


石钟琴是先当了“灰毛女”,再成为“白毛女”。她记得,“当年我们的脚尖鞋都是自己做的,漂亮是漂亮,尖尖的,像尖头鞋一样。但是很硬很硬,穿在脚上真的痛,动不动就磨出血泡。”


饰演王大春的凌桂明如今仍然倾心于最新一代的《白毛女》排练。他表示,以前,该剧目的动作需要展现出力度,现在,动作更讲究刚柔并济。


王国俊饰演了“大反派”地主黄世仁。他调侃道,当时,同剧团别的演员都有爱慕者,但他却没有这样的待遇。


活动现场,不少观众向主创分享对《白毛女》的感情。家住凉城社区的胡女士从小学习芭蕾舞,她说,《白毛女》的舞蹈选段成为了她整个青春期的回忆。


图片


经典的艺术作品跨越时空的界限,成为几代人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现场,主创们向观众送出由收藏家吴绮民制作的原版照片签名海报。


图片


访谈结束后,主创们参观了由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与收藏家吴绮民联合举办的“足尖上的红色经典”芭蕾舞剧《白毛女》诞生60周年纪念收藏展览。



“足尖上的红色经典”芭蕾舞剧

《白毛女》诞生60周年纪念收藏展览

地点: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三楼影视展厅,虹口区曲阳路574号


展出时间:10月1日-11月30日

开放时间:9:00-11:30;13:00-17:00,(每周四上午不开放)


参与方式:免费参与,无需预约




记者:何娉

编辑:何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