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命于危难之际
胡佛个人最大的问题,是他没把政治当作一项有艺术性的工作……他不懂得如何适度满足人性的自负,他不懂得如何用华丽的辞藻来为自己的理念赋能。简言之,他不懂得一个领导人既需要妙语连珠的口才,也需要满腹诗书的。
在临近总统任期结束时,他(胡佛)已经呈现出明显的疲态,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脸上毫无血色,每天从凌晨到傍晚都伏案工作,没能去贴近群众,也没能激励整个国家。
在任期之内,他(罗斯福)一共发表了数十次时长15分钟的炉边谈话,这些讲话一方面安抚了焦虑的民众,另一方面也纠正了一些激进的政策。
罗斯福新政
“只要政府收工资税,就没有任何一个政客敢于废除我提出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些税并不是经济手段,它们是纯粹的政治手段。”
新政的效果和评价
1935-1936年,在罗斯福推出的大规模经济刺激一揽子计划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但这种复苏很快就失去了动力。罗斯福因为在公共事务领域创设了很多工作岗位,得到了人们的大肆表扬,但伴随这方面的进步而来的是私营领域工作机会的减少。1937年5月,短暂的复苏达到巅峰,即便在这个时候,全美就业率仍没达到1929年的水平。当年8月,经济再次开始走入下坡路。这一轮大萧条比摧毁了胡佛的那一轮还要惨烈。全美股票价值减少了1/3以上,企业利润下降了40%-50%。1937年最后一个季度的钢铁产量比年中时的产量减少了25%。失业人口达到1000万,相当于全美劳动力人口的20%。
1939年,全美境内17.2%的人(相当于948万人)处于失业状态,而在胡佛任期的最后一年,失业率为16.3%(相当于802万人)。……1929年,美国的失业率最低,仅为1.0%,当时16个国家的平均值为5.4%。到了1932年,美国掉到了第8位,失业率为24.9%,各国平均值为21.1%。到1938年,美国掉到了第13位,失业率为19.8%,各国平均值为11.4%。
国家复兴署鼓励大型企业通过行业内部协商制定本行业产品的价格,并约定生产这些产品所需支付的工资和产品的售价。国家复兴署强制要求企业支付更高的薪酬,同时接受工人的集体定薪议价。
政府向农户支付一定的金额,换取他们放弃在部分土地上的耕种。农场土地价格固定在以1910年购买力计算的最受欢迎的农场土地价格水平的高位上。磨坊主和农产品加工者被迫承担了这项社会改革所造成的额外成本。……《农业调整法》颁布后的一年之内,食品和衣物的价格都出现了实际的上升。
1933年4月——1937年10月,按季度调整之后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均增长3.2%,但1937年10月——1939年8月,物价继续下跌,年均下跌3%。到1939年年底,物价仍然低于20世纪20年代的水平。
走出大萧条的真实原因
在和平年代、由政府替代数百万名消费者可能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但在战争年代,政府作为唯一的消费者,成为了最完美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