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医|科谭涛:敬畏生命 不求名利求疗效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5日讯(通讯员 刘丹)读书时,她曾因刻苦出了名,也因此打下坚实的从医基础;工作后,她在中医针灸的海洋里无尽探索,用妙不可言的指尖针法为患者除疴疗疾;后来,她背起行囊去往西藏山南,一扎根就是3年……

她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主任医师谭涛。多年来,她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心和作为医者的责任心,以特有的坚韧、朴素与低调,在平凡中书写不凡。

图片

刻苦“发狠”的医学生

从儿时开始,谭涛便与中医结下了不解缘分。出生在长沙,又在广州长大的谭涛,从小就被岭南浓厚的中医氛围所影响。作为田径教练的母亲经常会为运动员拔罐、刮痧等,这也让谭涛在耳濡目染中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填报大学志愿时,谭涛也毫不犹豫填报了湖南中医学院(现湖南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专业。

对许多人而言,中医晦涩难懂,学起来并不容易,可这并没有难住从小就对古医籍感兴趣的谭涛。大学时,凭着对中医的热爱,谭涛的“发狠”甚至在全校出了名。

每天早晨5点多,在同宿舍同学还未起床的时候,她早已起床,在宿舍外借着过道的灯光看书,中午吃过饭便留在教室学习。晚上自习,考虑到教室关灯是从上往下一层一层关,她便总是待在一楼的教室,直到最后一个教室关灯才肯离开。自习后回到宿舍,熄灯后,她便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

“我没什么别的爱好与娱乐,就喜欢读书,也不觉得苦。”回忆起大学的这段经历,谭涛笑着说道,“在进入了中医的知识体系后,会发现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一通百通,也越来越能体会、感受并沉沦中医的美”。

读书刻苦的谭涛,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这也为她日后从事中医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后来,她又相继攻读了硕士、博士、博士后。

从读研开始,选择了针灸方向的她便十分注重对针法、指法的实践学习。初学针灸时,同学们一般都在手部、肘关节等相对风险小的区域给自己扎针,而不会选择头部。可一直以来对自己比较狠的谭涛,并不害怕风险,她总是对着镜子,慢慢摸索着,把一根一根银针往自己的脑袋扎进去,在一次次的操作中寻找针感,锻炼指力和腕力。

敢于突破的针灸医生

图片

凭着一股子热爱与坚韧,谭涛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针灸科医生。而第一次切身感受到针灸的疗效,是因2004年的一次经历。

彼时,初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工作的谭涛,工作经验并不丰富。一天晚上十二点多,一位住院病人突然出现高血压急症,血压达到220/140mmHg,伴随剧烈头痛、呕吐,极其危险。此时,科室仅有谭涛一人在值班,就算马上联系内科医生前来处理,时间上也很紧张。于是谭涛当机立断,马上为患者进行耳尖放血,用针刺开四关,几分钟后,患者血压下降至正常值,头痛也缓解了。

“原来针灸一样可以治疗急症,而且效果非常好!”自此之后,谭涛对针灸疗法的运用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把握。她尤其擅长用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疼痛、损伤、皮肤疾病,用针药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急慢性痛症、心脑血管疾病,也敢于探索与突破,擅用埋线疗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2007年,一位60多岁的女性患者因急性脑出血被送至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彼时,患者内囊出血,出血量达20ml,神志不清,入院时处于瘫痪状态,但是家属希望考虑保守治疗。对此,作为主管医生的谭涛,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中西药物治疗方式,几天以后,患者完全清醒。治疗两个月后,患者情况彻底好转,行动恢复自如,且未留下后遗症。

2012年,一位40多岁的男性患者患有萎缩性胃炎十多年,反复腹胀、腹泻,病情迁延反复。考虑到患者家住外地,而传统针灸治疗要求较高的连续性,因此,谭涛另辟蹊径,采用当时应用并不特别广泛的穴位埋线疗法。一个疗程4次的治疗,在做了两次之后,困扰患者十多年的胃炎症状竟然完全消失了。做完全部疗程至今,患者的病情再未复发。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靠经络感传来平衡阴阳、调节气血,实现祛邪扶正的作用,它的适用性很广,没有副作用,绝大部分疾病都可以通过针灸达到治疗或者缓解的作用。”谭涛表示,但要把针灸运用好,就十分考验手上功夫。“疾病、病程不同,甚至患者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取穴就不同,下针的角度、力度、深度也不一样,手法的传承非常重要。”

图片

低调朴实的援藏队员

谭涛自己也不曾预料的是,这些多年来摸索出的经验,有一天会在一片高原大地落地生根。2019年7月13日,谭涛作为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医疗队员进入山南市藏医医院外治科支援工作,在海拔3700米的高原大地,一待就是3年。

“藏医医院外治科来了个厉害的谭医生!”来到山南市藏医医院不久,谭涛就成了当地不折不扣的“名人”。进藏工作后,谭涛将中医针灸与藏医外治疗法有效结合,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藏中医结合外治技术。

刘女士被慢性肠胃病折磨5年之久,长期便秘、腹泻,苦不堪言,谭涛运用中医的温针灸配合藏医的霍尔麦疗法,让患者病情三天见效,两个星期后痊愈。35岁的男子次仁桑珠,出现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四肢迟缓性瘫痪,肌力零级,谭涛施以针灸配合藏医放血、涂擦、火灸等疗法,两个月后,次仁桑珠可自主下地行走、双手能抬起,顺利出院。

援藏3年,谭涛的“厉害”得到了广泛认可。从牧区群众到市级领导,纷纷慕名求治,仅针灸治疗就达9700余人次。

可她并不满足于此。在她看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才是支援的真正意义。于是,她通过临床亲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式,不遗余力加强科室建设,将原本发展欠佳的外治科带成了全院的“明星科室”。3年期间,她倾心培养5名藏族徒弟,临行前,他们已能挑起大梁。

闪亮的成绩背后是谭涛日复一日、不辞辛苦的付出。援藏3年,谭涛总是随叫随到,从上午9点上班到下午6点半下班,她几乎全程无休,有时甚至要忙到晚上12点,没有休过一个完整节假日。因长期被高反折磨,每日只能保证3个小时的有效睡眠,本就偏瘦的她体重下降了20斤。2021年7月19日,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援藏先进个人”名单,谭涛成为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医疗队唯一的获奖者。

一如读书时,谭涛拥有异于常人的刻苦,后来无论在何处工作,她身上的坚韧与努力,低调与朴实总是十分动人。

在她看来,医生这份职业需要严谨,需要更多的责任心,也需要对生命的敬畏感,选择这份职业必然意味着要牺牲许多,这是从医者必须接受的。而她之所以能够一直坚持下来,不仅源于热爱,也源于一份强烈的信念感,“医生可以有荣誉感,但不需要名利心,要一直把患者放在第一位,踏踏实实提高自己的水平,真正为患者解决问题,能做好这一件事,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