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人的“生蚝自由”,是如何养成的​?

图片

当秋冬季风吹至漠阳大地
便带来了讯息——
又到阳江生蚝最肥美的季节了

图片

海上
蚝农忙着将一串串生蚝捞起
批发市场内
一箱箱生蚝被发往全国各地

图片

餐桌上
一道道新鲜生蚝制作的美味
勾起老饕们的味蕾

图片

山海相间,向海而生
靠海吃海的阳江人养蚝历史悠久
至今已有200多年

改革开放以来
阳江蚝养殖模式经历了大发展
从个体自然纳苗养殖
发展至规模化现代化设施养殖
从“看天吃饭”迈向“科学养殖”
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
阳江市民实现了“生蚝自由”

图片

如今,生蚝养殖
已经成为海洋牧场的一种重要方式
阳江濒临南海
海岸线绵延458.6公里
拥有理想的天然养蚝场

是全国大型近江牡蛎养殖基地
国家级近江牡蛎吊养标准化示范区
全省最大的桩架吊养牡蛎基地

图片
资料图 钟盛 摄

生蚝养殖,良种先行
除了丰富的海域资源
和良好的气候条件
阳江人的“生蚝自由”
离不开种苗培育端的发力

11月上旬
记者前往阳东区大沟镇
探访“蚝宝宝”是如何养成的


历史上,位于阳东区大沟镇的寿长河流域是天然蚝苗产生地。这片海域水质干净、咸淡适中,紧挨入海口,沿岸村庄耕地面积少,潮流畅通,尤其是红树林形成的沼泽环境及凋落物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正是水产生长的理想环境。

2016年10月,大沟镇引进

阳江市天博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落户华洞村

以“公司+基地+农户”联农带农模

从种入手,采用绿色育苗工艺

发展工厂化牡蛎繁育养殖

带动养殖农户1013户

实现农民增收,产业提质增效


“蚝宝宝”住的,有讲究!


天博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建有广东省第一个牡蛎人工育苗场,占地约70亩,按照功能划分为人工育苗、水处理、饵料培育三个区域。该公司技术负责符政君表示,育苗的关键在于“车间式”管理,“工厂化”育苗。

“基地内所有基础建筑都是专门为蚝苗繁育而设计的。尤其是在前期设计时,就特意加宽了每个车间内的过道空间,让大货车可以直接开进来拉货,极大降低人工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对蚝苗的损伤”,符政君告诉记者,这样的设计在整个广东地区都不多见,可以实现工厂化标准化规模化管理。

图片

图片

走进这个现代化繁殖培育基地,整齐地分布着一个个方形水池,水池中吊着一串串蚝饼,这是人工培育蚝苗的寄生地。

符政君从水池中提起一串形似“鸡仔饼”的附着基蚝苗犹如一颗颗小芝麻,密密麻麻地附着在蚝饼上。“我们要求每个附着基上的生蚝苗数量不低于30粒,不合格的会重新上苗”他说。

图片

图片


除了“鸡仔饼”状饼,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了传统的牡蛎壳、水泥板、“绳仔头”等类型的附着基。符政君告诉记者,附着基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根据客户需求,配合当地海区的养殖习惯和条件,比如说广西、越南等地风浪较小,就适合用“鸡仔饼”。


图片

图片

蚝苗在附着基上生长


“蚝宝宝”吃的,很绿色


在基地另一侧,是藻类菌类水体,或黄或绿,这是蚝苗的“食粮”。根据该公司的生蚝苗种培育流程,受精卵从孵化至2mm的规格苗需要28至32天时间,这就跟小朋友长身体一样,蚝苗繁育期间需要提供营养均衡的饵料。

不同种类、不同生长时期的蚝苗对这些“食粮”有着不同的需求,里面海水咸度适宜、浮游生物众多、养分丰富,都是研发团队深入研究后科学配比而成的,并每日根据现场监控管理“喂食”,确保蚝苗健康成长。

图片

图片
资料图 蚝苗饵料

要培育出纯度高、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的生蚝人工苗种,水处理不可忽视。在基地内,水处理贯穿了育苗的全过程,目的是通过水质改良代替药物投放,实现绿色育苗

天然海水要经过24小时静置后,流入数米高的水处理池进行砂滤,接着技术人员会添加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调节水质,利用生物占位原理,让有益菌成为优势种群,从而除去有害菌。此外,基地还设置了尾水处理系统,育苗后的水必须达标才能排放。

图片
资料图 室外水处理池

作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牡蛎项目基地,符政君透露,下一步将培育不受气候限制、生长速度更快的三倍体牡蛎,适应市场需求,提升竞争力,并形成可复制经验向全市推广

生蚝大量上市时间在11月至次年4月,每年有近半年为“空窗期”。今年的蚝苗生产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直至明年开春后再继续新一轮工作,在此期间,基地充分利用空闲的育苗池,正在进行石斑鱼的鱼苗孵化标粗生产。

图片

图片

寿长蚝是阳江特色农产品
也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作为当地重要的水产养殖业
目前大沟镇生蚝养殖面积约6000亩
年产值超1亿元

渔业发展,种业为先
接下来大沟镇继续深化
与科研院所和育种企业的
强强联合
依托乡村振兴实验室
成立村级人才驿站
科研力量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
培育优质生蚝种苗

同时

加快建设寿长蚝交易码头营地项目

并以入选广东省第二批

创新型专业镇为契机

通过创新、科技赋能

推动寿长产业

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

记者、编辑 | 潘静思

视频、图片 | 李凯
校对 | 颜振勇
审核 | 李宗君
终审 | 黄   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