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岁数,听声音费劲儿,看东西累眼,除了“硬撑”,许多老人会考虑购买助听器、老花镜等作为辅助。出于嫌麻烦、怕花钱等心理,常省略掉必要的验测步骤,直接选个“差不多”的凑合着用。但这些产品“不验就配”,即便暂时可以提供一定帮助,长期使用反而可能给残余能力带来进一步伤害。
百元“助听器” 放大声音也放大噪音
82岁的陈大爷行动不便,看电视是他的主要日常活动。由于“耳背”,电视音量需要开到最大声,对老伴也是一种干扰。子女为其网购了一对助听器,说是“开机就能用”,但平时周边安静、电视音量恒定时效果尚可。一旦出现波动,助听器里就十分嘈杂,还常产生高昂的啸叫声。
不舒服、不好用、有杂音……这样的问题,在未经验配的“盲买”助听器上,可谓比比皆是。黑猫投诉平台上,围绕“助听器”的相关投诉多集中于此。如今除了听着实在费劲儿的时候用一用,陈大爷的助听器,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
在网购平台上搜索“助听器”,排在前列的价位普遍在一两百元左右。这些产品均宣称不需要验配,就像买副普通耳机“开机即用”。记者以“距离1米,需要大声喊”的听力水平咨询,店家纷纷表示“没问题”。调试的话,也只是简单通过按钮来调节音量大小而已。
“其实这些助听器,并不是咱们传统认知中的‘助听器’,而应该叫‘扩音器’,我们也叫作模拟机。”资深助听器验配师何跳跳解释,助听器价格差别很大,对几百元价位的产品来说,没有降噪功能,无法将声音进行分类处理,放大声音的同时也会放大噪音。“老人戴上会觉得很吵,但却听不清。尤其走在外面嘈杂的地方,会觉得脑子都要‘吵炸了’。长期使用此类产品,反而会损伤残余听力。”
助听若有效 “免验配”是个伪命题
“多少都要走了一些弯路后,老人才会到正规的验配中心,选配合适的机器。”从业近十年,何跳跳发现,当人们意识到听力下降,先自行买副助听器用着,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若希望达到理想质量的助听效果,其实就没有‘免验配’这一说。”
她介绍,正规的验配流程,是先使用电耳镜检查老人外耳道,排除耵聍栓塞、发炎等情况,再在隔声室对老人进行“纯音测听”,以判断老人是什么类型、程度的听力损失,然后才能选配适合功率的助听器。
选好机器只是第一步,还要经过验配调试。“我们行业有句话叫,三分机器,七分调。专业调试出来的机器,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调试完成,老人再次接受助听后的听阈测试,以客观确认听力改善程度。“老人首次选购助听器,尽量还是应该到店验配。如果实在不方便出行,也可以请验配师携带检测器材上门服务。”何跳跳称,网购助听器省掉了检测、调试环节,即便是价格稍高的产品,也无法保证助听效果。另外,助听器还需定期保养,清理人耳产生的分泌物,以及室内外温差带来导管内的冷凝水等等,网购助听器的话,这些服务都是无法提供的。
“一个人从他发现有听力问题,到真正意义上戴上助听器,期间心路历程大约要花费十年。”何跳跳谈及一份令她印象深刻的研究报告,公众对于听力损失的认知关注、助听器的验配与使用等,还有很长的科普之路要走。“这些年我们发现听力损失愈发年轻化,佩戴上助听器后,听力也不是一成不变。建议中老年人或感知到听力下降的人,至少一年测听一次。”
花镜凑合用 长时间危害视觉健康
除了听力,眼神儿不好是中老年人更易感知的普遍现象。将手机调成最大字号,看东西时胳膊伸得老长……再若不行,就买副老花镜凑合着用。
“定做要贵一些,而且还得等。”64岁的秦大爷,几年前由女儿带着去验光配镜,据他观察,相当一部分老年人选购眼镜时是不验光的。“拿副现成的,对着报纸杂志试试,大概其能看清就行了。”
68岁的田女士,一直用着妹妹闲置的一副老花镜,后来实在看不清,她自行加了50的度数,网购了一副。开始戴得确实还挺好,没过几个月,新眼镜又开始“不好用了”,戴得久些甚至会头晕眼花。
“不验光,买现成的眼镜,暂时也能戴,总比完全不戴要好。但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全国劳动模范、国家高级验光师秦英瑞解释。“人的双眼,一只叫主视眼,另一只是辅助眼,大多数情况下,屈光程度是不一样的。另外每个人的眼睛到镜片距离不同、双眼间的瞳距不同,经过验光配制的眼镜,光心和瞳距都会吻合,视物会比较清晰舒适。”
而购买现成眼镜,两眼总会一只清楚一只模糊,看不清的眼睛就会努力调节,导致疲劳。即便度数相差不大,光心和瞳距也不会一模一样,可能产生“棱镜效应”,大脑驱使眼球不停转动,时间长了就会头晕不适,危害视觉健康。此外,即便年轻时没有散光,上了岁数眼睛也可能出现散光现象,直接购买的眼镜是无法考虑散光因素的。
秦英瑞建议,若想达到良好视觉质量,老人应到正规视光机构验光配镜,这同时也是关注眼底疾病的机会。他所在的北京大明眼镜股份有限公司,验光前都会先为顾客进行眼底筛查,若存在眼病问题,与协和医院间还有绿色通道可供就诊。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