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在电影院感受到这种氛围:
全员沉浸,“手拍肿嘴笑烂”;
放映结束,观众都不愿离场,盼着有彩蛋;
全平台自发分享观感,自来水的字字句句里写满了理解和爱……
一切都因为,这是不容错过的年度佳片,是比我预期还要好的《好东西》。
好笑、好听、好哭、好看、好爽、好灵……方方面面的好东西!
《爱情神话》导演邵艺辉新作,两轮点映口碑爆表,提前锁定无数人的年度最佳。
6万人打出9.1的高分,你确定要错过它,错过今年在电影院最快乐的两小时吗???
六边形大女主?反了!
王铁梅(宋佳 饰),人如其名,铁打的六边形女战士,时刻处于打鸡血状态。
文能写稿创作搞事业。传统媒体出身的高知女性,曾经也是铁肩担道义,铁手著文章的调查记者一枚。
武能家务育儿一手抓。通马桶、换灯泡堪称全能,对女儿的鼓励教育更是贯彻生活每分每秒。
完美平衡家庭与事业,就算发到某瓣、小红薯,那也是大女主界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谁知,电影开场之后铁梅步步“塌房”。
从调查记者“堕落”到直播带货,还得进行自我洗脑:赚钱养家嘛不磕碜。
精心养育的女儿王茉莉,却在作文里表示“不再幻想”。
竟然还敢沾染性缘关系,与女儿的架子鼓老师发展出“见不得人”的关系!
事业、家庭一团乱麻,再坚强独立的铁梅也忍不住对女儿输出“你知道我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吗”的“妈味”发言。
这是大女主翻车了?
真正看完电影才深刻懂得,《好东西》恰恰传递“反六边形大女主”的观念。
片中三位不同代际性格迥异的女性,没有一个是教科书般的完美形象。
隔壁小叶(钟楚曦 饰),微醺状态的清醒恋爱脑。
觉得世界上所有人都配不上铁梅,偏偏自己吃得贼差。
Crush突然确诊“情感障碍”,发表一连串不想进入长期关系的抽象发言。
她用抽象打败抽象——假装已婚已孕出轨女,向对方保证两人是绝对纯洁的肉体关系。
怎么会有人不爱小叶
明知对方是渣男,还一个劲“快乐倒贴”,原因仅是对方经常夸她。
房东过年过节不值钱的小礼物,也让她轻易掏出比市场价多出两千的房租。
不难猜出,小叶的讨好型人格来自原生家庭极度缺爱的创伤——通过爱人,祈求被爱。
小叶我来爱你
王茉莉(曾慕梅 饰),在卷生卷死的上海小学里,一个真·平平无奇小学生。
学校乐团要给领导排练节目,她被选为台下鼓掌的观众。不是富二代,不会乐器,没有出过国,还没找到真正的爱好……
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怎么编出一篇自己去过法(fà)国的作文。
除了嘴毒,小孩不是哥姐,只是对世界充满疑问的9岁小孩。
影片中三个女人都曾试图证明自己的价值,努力变得“更懂事”“更优秀”,符合他人眼中的“好”。
但事实证明,她们的不完美是如此鲜活可爱,她们构成了大银幕稀缺的极具复杂性和力量的女性群像——
充满善意,彼此托举,打破幻想,挣脱束缚。
小叶被茉莉不带目的、真诚直白的高质量夸奖打动,还没反应过来,眼泪已经落下。
铁梅被小叶的温暖包容软化,拒绝完美主义,放弃用母职自我绑架。
茉莉被铁梅、小叶养得“正直勇敢有阅读量”,她们不断开发茉莉对世界的感知,给她自由成长的选择。
三个非典型女性形象巧妙勾勒出现代女性的不同处境。
她们不会雌竞和审判,也没有相互伤害与亏欠,而是选择在母系家庭中互相养育。
满屏舒心。
值得一提的是,《好东西》特别会四两拨千斤。
影片的每一个议题都紧密贴合时代,却没有特别大的冲突场景,犀利表达被无缝嵌进日常生活,男人在说女人在做。
每一个镜头都有饱满信息量,每一句台词都说到我的心趴上——
直视女性欲望与两性关系,国产银幕上首次女本位的情欲戏。
当妈的女人也是人,也需要“十分钟的课间休息”。
年轻人没经验,手下没轻重,也要给他们进步的机会。
女性友谊0帧起手,流淌在都市的每个角落。
铁梅累得在地铁上睡着,靠上了隔壁男士的肩膀,邻座女士将她的头轻轻拨到自己肩上。
无需多言的懂得与体谅,涂抹出《好东西》明亮又温暖的底色。
我无比喜欢对于母亲隐形家务劳动呈现的巧思:
在小孩的耳朵里,那些声音来自远方,是泥石流、龙卷风、大暴雨、海豚跃出水面;在成年人的眼睛里,那些声音近在咫尺,是修水管、抖衣服、打印文件、掰开菜心……
生活的柴米油盐里藏着江河湖海,琐碎日常构成了宏大宇宙。
那一刻我想要赞叹蒙太奇的伟大,让我们看到了三个女人的心紧密相连,看到了世界在妈妈手中诞生,看到“妈味”第一次被如此浪漫地表达。
《好东西》以和煦的笔触书写Her story,稀释尖锐,不息地流淌,自然而然地唤起欢笑和共鸣。
撕下女强人、恋爱脑、家庭主妇、乖女孩的标签,让我们看到标签背后具体的女人,创造世界的女人。
不完美、不梦幻,够真实、够生动。
两性壁垒?全性别友好
必须强调的是,《好东西》从女性视角出发、谈论女性关注的议题,但并不代表它只适合女性观影。
它跟极端不沾边,反而提供了男女对话的缓冲地带——给女性放松空间,也给男性答疑解惑。
事实上,影片中“没有姓名”的男性角色承担了大部分笑点,而笑声中观众不会对他们产生嫌恶,反而会觉得立体有趣,自有几分可爱在。
我不觉得《好东西》像《芭比》,但赵又廷饰演的“前夫哥”确实塑造了“我们自己的肯”。
后悔与铁梅离婚,想要挽回她的心。
又是“为她”结扎,同步绝育;又是主动研习女性主义教材,张嘴就是知识点,从“性别红利”到“结构性压迫”,俨然尖子生一名。
可学了那么多,被铁梅和茉莉下面子,仍是脱口而出一句“我是你爸”展示权威。
我相信前夫哥的困惑是真实的,想要进步也是真的,只是被社会标准塑造后仍残存局限性,对铁梅的难,他无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
再比如对铁梅一见钟情的小马(章宇 饰)。
他对铁梅的追求每一步都精准踩在雷区。
第一次单独相处,主打一个哪壶不开提哪壶,偏要问铁梅为什么不再做调查记者。第一次亲密接触,就撕了铁梅很贵的内衣。
幸好性格是奶狗,身材是狼狗,年轻还有八块腹肌。
前夫哥和小马一场雄竞戏,说让全场爆笑如雷不夸张。
你是孩子他爸,他有八块腹肌。比吃药、比吃蒜、比吹口哨,一路像小孩斗嘴、孔雀开屏……
比拼“有毒的男子气概”,结果伤人又伤己。
直到打车的小马等来了开专车的前夫哥,两人面面相觑,相顾无言。
一个人到中年再就业,奔向网约车的怀抱。一个只敢打专车,因为快车大部分都有味道。
请注意,这是刚学的知识点:结构性压迫。
女性站在新旧世界的交界线徘徊无措,男性亦有生存焦虑。
几场餐桌戏,真正做到了让男男女女都上桌。
他们谈论生养关系,谈论女性主义,谈论爱情观……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阐述认知。
谈论月经这段,让我每个字都想点了。
铁梅说“红糖水没用,吃止疼片”;小叶说“有时候半年来一次,有时候一次来一个月”;茉莉说“世界上一半的人都会流血”……
句句戳心。
让人记忆深刻的还有小马,他一直以为月经是蓝色的。原因是过早经历妈妈离世,缺少耳濡目染,缺乏这方面的常识。
你看,男性同样也缺失性教育和两性教育。因为某些陈旧观念,他们很少进入,也不太愿意进入真实的女性世界。
观点交锋催生反思,真实表达拓宽了边界,撕掉世俗标签则是共同的母题。
某种程度上说,《好东西》也是反传统性别结构叙事的。
借由孩子和男性的嘴说出冒犯的话,输出观点的同时又灵巧制造笑点。
借由女性的手推开两性壁垒的大门,向广大男性同胞科普常识,触达感知。
没有站定某种主义,而是摊开一个个立体的处境,在幽默和友好之中搭建理解的桥梁。
以及必须说一句:影片笑点真的很多,全场爆笑的感觉真的很爽!
新在表达?还贵在心气
《好东西》是华语电影前所未见的“新”类型。
我欣赏导演有想法的叙事、去标签化的人物塑造,还有许多跳脱常规套路、更真实更细腻的落地的日常。
比如铁梅面对网络暴力的“两副面孔”。
在人前安慰同事,号火了阅读量翻倍,是件好事;在深夜独自辗转难眠,反复翻看恶评。
比如小叶不喜欢“恋爱脑”这个词。
在她眼里,敢付出爱也是一种能力。
再比如茉莉学会打架子鼓。
鼓起勇气在live house演出后,还是没有爱上架子鼓和聚光灯,选择只当观众不上台。
反优绩主义、反消费主义、反对那些无来由的评判,邵艺辉导演观察、呈现世界的方式总是如此特别,又能轻易击中我。
进入电影院前我想过会受到激励,却没想到是以这种方式——抱着寻找女性偶像的初衷,却在大银幕上找到了自己和朋友。
那些野心与虚弱、愤怒与释怀,都有了具象化,坦坦荡荡地与每个你我打招呼。
铁梅和小叶,像是从新时代女性身体中撕扯出的一体两面。
一个在父权主导的游戏中强撑不愿意露出一点脆弱,一个在浪漫爱的幻想中麻痹自我快乐倒贴。
我们的日常就是一个脑内的两个人格、一个论坛里的两种人,不停打架、辩论,直至脱力。
《好东西》急忙叫停,提供另一种调理药方:
承认铁梅的脆弱,看见小叶的柔软,让两个人格拥抱和解——不管哪面的我,都挺可爱的嘛!
再通过小孩茉莉的视角望向未来,注入能量——“我正直勇敢有阅读量,我有什么好可怜的!”
人生那么长,没必要一早就决定自己的爱好,更没必要一直都那么正确。
没有标准答案,重新确立游戏规则。
你怎么活,女人就怎么活。
我们太少在大银幕看到这样的兼容空间。
可以自由选择,可以放弃,可以“不向上竞争”,可以窝在舒适区里……只要让自己开心的,那就是“好东西”。
电影海报上,三位主角cos了三位名人的形象:大法官金斯伯格、弗里达和梵高。
他们映射着三人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同时代表着坚韧、勇敢、创造和无限可能。
采访中邵艺辉导演说,她“原本想找很有知名度和外形辨识度的女性艺术家形象,发现可选的人少之又少”。
这是一个无奈的遗憾,但我觉得《好东西》有一种珍贵的心气,让我们可以保持乐观,向前看。
就像电影里铁梅和小孩轻巧地踏过“明天会更好”的街道,“艺辉国际学校”中的女老师保护了小孩的尊严。
不是段子的拼接,更不是用文艺逃避创伤。
《好东西》提供了一种可能,一种我们可以“不玩这个游戏”、创建自己的游戏规则的可能。
它太勇敢了,淌过千山万水,依旧对未来、对人性保有坚定信任、美好畅想。
太多情了,每句台词、每帧画面都像是妈妈无声的抚摸。
太轻盈了,让我们无暇联想将如此多议题编织在一起有多难。
它是邵艺辉写给所有女性的一封情书,也是一部帮我们记住当下、书写当下、回望当下的真正的电影。
理想尚未完全实现,但我们一直在路上,幽默轻盈真实的表达反而能带给我们直面现实的力量。
邵导,我太想进步了!可以多拍点好东西我看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