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话题】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为进一步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进纪律教育指明了方向。本期邀请专家学者从理论逻辑、历史坐标、时代回应等角度谈认识和思考。

【理论逻辑】以经常性集中性纪律教育推动养成纪律自觉

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和自觉纪律的统一。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党员提高党性修养、养成纪律自觉的重要途径。从逻辑关系上来看,开展经常性集中性纪律教育,有助于推动把铁的纪律转化为自觉的纪律。

养成纪律自觉是纪律教育的内在要求与追求目标。注重纪律教育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经验和优良传统,推动党员干部养成自觉的纪律是纪律教育的最高境界。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党的纪律“必须是建立在党员与干部的自觉性上面”。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养成纪律自觉”“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就是要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既严明纪律规矩,严肃处置违纪问题,形成强大的纪律震慑与他律约束;又不搞不教而诛,着力加强纪律教育,提高党纪教育的自律追求,把铁的纪律转化为自觉的纪律。

纪律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纪律自觉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教育、引导过程。党的纪律本身具有强约束力、权威性,需要党员干部坚决遵循,但个别党员干部在遵守纪律、执行纪律的过程中出现越轨、偏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就是要通过“不敢”的震慑、“不能”的约束形成“不想”的自觉。首先,自觉的纪律需要高压震慑的他律为保障,以严格执纪为基础,使党员干部形成对党纪的敬畏。其次,在纪律教育基础上结合党性教育、党史教育、道德教育等,使党员干部通过学习教育准确知纪、心中明纪。最后,以经常性集中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系统化纪律教育,推动全党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

开展经常性集中性纪律教育,落脚点在于养成纪律自觉,最终目的是推动实际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具体来说,一要与时俱进完善纪律规章,及时把全面从严治党理论和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规范、转化为纪律要求。二要认真总结集中性纪律教育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将其固化为制度机制,把纪律教育融入日常教育管理监督、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使守纪律成为浸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的自觉修养。三要充分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使党员干部以纪律自觉保障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 洪向华)

【历史坐标】延安时期党的纪律教育

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纪律教育是促进纪律严明的实施路径和有效方式。延安时期,党围绕中心任务开展系统深入的纪律教育,巩固了党的团结,维护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锻造出“延安作风”,提升了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为革命事业的成功和党的长期执政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也为当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提供了有益参照。

加强思想引领,不断强化对纪律重要性的认识。1937年,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加强党纪学习,树立良好的纪律意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专门制定加强纪律建设的文件,第一次完整提出“四个服从”的组织纪律。1941年,刘少奇在中共中央华中局机关刊物《真理》上发表文章,从党性修养的角度进一步强调党纪的重要性,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不只表现在他有最高的最明确的原则性上,而且表现在他有最高的组织性与纪律性上”。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毛泽东提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重要论断,逐步建立党内报告制度,并对其作了具体规定,全党全军守纪的自觉性极大提高。

推进行动落实,以革命实践推动纪律教育。延安时期,为了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分歧、宗派主义等问题,我们党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延安整风以整顿学风、党风、文风来纠正党内错误思想,倡导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解决党内思想矛盾,加强党的纪律教育。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将纪律处分和纪律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党的七大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作为纪律建设方针写入党章。1947年冬,党中央开展整党运动和整军运动,集中性对解放区和军队进行纪律教育。各解放区结合土地改革开展的整党运动,对广大党员进行了一次普遍的纪律教育,党的纪律作风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整军运动查处了违反军队纪律的人员,查办了一批贪污腐败案件,以雷厉风行的实际行动整训了军纪。

严格守纪执纪,巩固纪律教育成果。纪律处分不仅是党的纪律和规矩执行的有力保障,更是推动纪律教育深入人心的有力武器。1937年,毛泽东就曾指出,“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如针对张国焘另立“中央”而不知悔改的错误,党中央作出开除张国焘党籍的指示。针对王明以“钦差大臣”自居、以个人意志代替中央意志的行为,党中央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对其做出组织调整。在处理黄克功因逼婚未遂枪杀女大学生的案件中,陕甘宁边区法院依法判处其死刑。这些真实案例进一步强化了纪律的刚性约束,推动了纪律教育入脑入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季春芳)

【时代回应】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党纪学习教育取得积极成效。推动全党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靠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把纪律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是担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及党员干部养成纪律自觉的必然要求,对于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担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政党,靠的就是严明的纪律和规矩。踏上新征程,面对前进道路上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挑战,必须充分发挥纪律建设标本兼治的利器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将党纪学习教育和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结合起来,切实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必然要求。坚强的党性、优良的党风、严明的党纪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识。其中,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开展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努力在自我革命中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各级组织要积极探索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途径,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贯通起来,融入日常、化为习惯,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真正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

党员干部养成纪律自觉的必然要求。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我们党历来强调要培养“自觉的纪律”。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一方面要抓思想、立标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另一方面要抓警示、促敬畏,促进党员干部在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养正气、固根本。在增强纪律自觉上下更大功夫,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加强纪律教育作为党员干部必修课、常修课,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引导推动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前提下,勤奋工作、放手干事、锐意进取、积极作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编审 胡晓青)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