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历代皇帝如过江之鲫,谁能叱咤风云、青史留名?谁如过往云烟、淹没在滚滚红尘?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在众多皇帝里,有这样一位明星人物——康熙皇帝,他绝对能挤进中国皇帝排行榜TOP10。
他创下在位六十一年的纪录,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
论武功,康熙可谓封建皇帝之巅峰,论文采,他也是数一数二的全才。擒鳌拜、平三番、收复台湾、三征准噶尔……康熙皇帝在位时的丰功伟绩说都说不完。
一代名臣曾国藩评价他:
“上而天象、地舆、历算、音乐、考礼、行师、刑律、农政,下至射御、医药、奇门、王遁,满蒙、西域、外洋之文书字母,殆无一而不通,且无一不创立新法,别启律途。后来高才绝艺,终莫能出其范围。”
他英明睿智又博学多才,如果天才有模板,多半就是康熙的模样。然而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康熙大帝也逃不过“人设崩塌”。
1.让我来考考你,皇帝的智力竞赛
康熙皇帝非常爱学习。他的爱学习,让老外都惊叹。
来自法国的传教士布伟,就有贴身观察康熙的机会,他写道:“令人惊讶的是,这位繁忙于国务的君王,居然还能够维持美术鉴赏的嗜好,并勤勉于学习各种知识。”
不只是中国传统的经典学问,康熙皇帝也对西洋来的的科学知识也有强烈的兴趣。天文学、数学、几何学、解剖学、化学,只要洋人传教士懂,他就要求对方教自己。
为了展示自己的博学和智商,康熙皇帝喜欢在大臣面前露两手,尤其是要让只会读四书五经的汉人士大夫,知道自己多么厉害。
康熙朝有个超级有名的学者,大学士李光地。他不仅对于程朱理学很精通,还对天文地理感兴趣。
康熙二十八年,皇帝离开北京到江南巡视。一到了南京,康熙就要去北极阁的天文台,只为进行天文观测活动,李光地也跟在身边。
康熙问李光地:“你认不认识星星?”李光地哪敢在皇帝面前卖弄学识,只好胡乱说不认得。
但皇帝知道他藏拙,就指了指天上的一颗星星,问他这是什么星,李光地立刻回答说是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参宿。
见李光地没被考倒,康熙又指了指天上的另一颗星星。李光地抓住机会,赶紧拍皇帝的马屁,说这是古书里的老人星,传说“老人星见,天下太平”。
康熙非但不高兴,反而生气地说:“胡说!老人星在南,北京自然看不见,到这里自然看得见,若再到你们闽广,连南极星也看见,老人星每天都在天上,和天下太平没关系。”
原来,根据天文学家的推算,老人星在地理纬度为32°的南京可以见到,北京地理纬度约为40°,老人星始终就在京城的地平线之下,无法观测。所以能不能见到老人星,纯粹是科学上的纬度问题,和政治没有关系。
康熙根据自己的天文学知识,狠狠打脸了李光地这个天下汉人士大夫都景仰的理学名臣。老李也只好自认倒霉,隔了几个月,皇帝还借着这件事,降了李光地的职务。
看来康熙确实通晓天文,但真相是,康熙这番话也只是一个天文学半吊子发言,他只知道老人星的位置,却不知道在北半球是看不到南极星的,别说到福建广东了,就是到海南也看不到。
更何况,康熙这一段老人星的科普,也是现学现卖的。
当时在天文学领域享有声誉的法国“国王数学家”洪若,正被派遣到中国传教。南巡的时候,洪若正好在南京从事天文观测。到北极阁观星台之前,皇帝就偷偷派了自己的手下向洪若打听能否在南京见到老人星。
所以,康熙自己的天文水平其实也一般,只是提前做了功课,才能在大臣面前卖弄,凸显自己的博学多识,借机批评汉人士大夫。
不光要考考汉人士大夫,康熙连自己的西洋传教士老师也不放过,也要跟他们比拼智力。
康熙五十年的十月十六日,康熙皇帝突然和大臣批评起了他一贯非常信任的钦天监传教士。
“天文历法,朕素留心。西洋历大端不误,但分刻度数之间,久而不能无差。今年夏至,钦天监奏闻午正三刻,朕细测日影,是午初三刻九分。此时稍有舛错,恐数十年后所差愈多。”
他首先是强调自己非常懂天文历法,然后批评西方人的历法,大体上是对的,但是细节上还是有误差,时间久了就会误差更大。
“今年夏至的时候,钦天监报时说是午时三刻整,但是朕测了一下太阳的影子,明明是午时三刻九分,说明洋人的水平也不怎么样嘛,还是会算错,这样搞下去,几十年后估计误差更离谱,到时候砍头砍错了时间,那可怎么办。”
听到皇帝这么说,在场的大臣当然是称赞皇帝天文学水平超高。其实,皇帝能够打钦天监的脸,靠的也是作弊。
现在的这批传教士,来中国已经是几十年前了,他们的天文地理知识也是几十年前的,而同时代的西方,正处于地理大发现之后的科学大爆发,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旧方法早就不用了。
恰巧当时,从外洋来了一个新的传教士,名叫杨秉义。根据西文的档案记载,康熙五十年四月的时候,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川接见了杨秉义,主要就是问他即将到来的夏至日测影。
杨秉义按照自己新学习到的天文表计算,结果发现,夏至点在午前20分钟,这可捅了篓子。
杨神父算的结果,跟钦天监的计算不一致。康熙起先还不信,后来杨秉义用事实说话。这下子,康熙才知道西方已经有了新的天文表,真的是钦天监算错了。这下可给他抓住了把柄,于是劈头盖脸把钦天监的人骂了一顿。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康熙的聪明,是因为掌握了资源,与普通大臣形成了信息差,所以才显得博学多才。
2.错别字大王,康熙的汉文水平之谜
康熙被吹成“天才”,但实际文化水平一直成谜。
因为这个爱学习的皇帝,其实是个经常写错别字的人。有的人可能会说,写错别字怎么了,人一辈子谁不写几个错别字?再说了,皇帝天天都要写字,要批改大臣呈上来的奏折,写错几个字不是很正常吗?
可康熙这个错字还真不是粗心大意能解释的,像“朕知道了”这四个字,康熙帝写成“知道子”;把“封疆大吏”写成“风疆大吏”;把莲花的“莲”,写成廉洁奉公的“廉”;把“沙漠”写成了“少漠”,等等。
如果康熙只是个普通的满人,那么出现这些错误还可以理解,但康熙吹嘘自己的时候是这么说的:
“朕自幼好临池,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凡古名人之墨迹石刻,无不细心临摹,积今三十余年,实亦性之所好。”
康熙说自己从小就爱写字,每天都要写几千个字来练习书法,还要临摹古人的真迹和碑帖,这不就打脸了吗?
爱写错字就算了,康熙帝还喜欢把自己的书法作品赏赐给大臣,据说他“所临之条幅手卷将及万余,赏赐人者不下数千。”
不仅把自己的书法作品发给大臣,还把自己写的匾额挂得全世界都是。“天下有名庙宇禅林,无一处无朕御书匾额。”
天下第一错字“避”
最有说法的错字——“鱼”
看来,康熙帝属于典型的又菜又爱玩,写得不好又爱写,写错了还不爱承认。像他有一次去泰山,书法瘾犯了,想写个“登泰山而小天下”。
等开始写“而”字时,这最上面的一横,写的太低了,和“山”之间就有了一大块空白。这要是还写“而”,那就难看了。
康熙正想着怎么办,身边的文士高士奇急中生智,立马跟皇上说您是不是想写“一览皆小”。康熙一听,按照高士奇说的来写,才不至于出糗。
除了书法,康熙帝一生还写过不少的诗,流传至今的有1165首,那么这些诗歌的水平如何呢?
那自然是不行的,乾隆时期的内阁学士沈德潜,说康熙的诗“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千百世当奉全集为准绳。”
但他自己编写的《清诗别裁》却一首康熙的诗都没有收录,属于是嘴上一套,心里一套。
清末的《民报》评论说“玄烨号称能文,而偶作诗歌,今人气绝。”
可以说康熙的诗只是一个诗词爱好者的水平,说不定就这一千多首,还是经过身边文人反复修改润色才发标出来的。
只能说,写了那么多年汉字和诗的康熙皇帝,似乎对于汉语的掌握相当不稳定。人是会写错别字的,可是经常写错,又错得离谱,就让后世的读者怀疑康熙的学霸形象,是被粉饰过的。
微信内容编辑:凉三
监制:翻墙陈
配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