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宁波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处处展现着文明风采。
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公交车司机,垃圾桶前分类投放的市民,每一张被俯身捡起的纸屑,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的身影……在举手投足间、细枝末节中,我们看到了真、善、美。
如今,文明新风已吹遍甬城的大街小巷,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宁波有你,彬彬有礼。文明,已成为宁波这座城市最珍贵的底色。
文明有礼,内化于心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几天前,在奉化溪口民镇食府,市民卢英和家人用完餐后,拿出自带的打包盒将剩菜带走。在践行“光盘”的同时,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
小餐桌展现大文明。“越来越多的顾客主动使用公筷公勺,餐桌打包率已超过90%。”宁波开元名都大酒店副总经理周晓君说。厉行节约、使用公筷……市民文明用餐的意识逐步提升。
“每只宠物犬都有自己的档案,都打了疫苗、植入芯片,小区随处设立宠物拾便盒。”自《宁波市养犬管理条例》出台以来,江北区洪塘街道望江社区一直在探索“人宠友好社区”模式,已经初见成效。“像遛狗不牵绳、排便不清理这种惹人嫌的情况,在我们社区见不着。”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吕琴自豪地说。
文明无处不在,落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早在2010年,宁波公交率先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示范先行,全城跟进。十多年来,每当有行人经过没有信号灯的斑马线,来往车辆的驾驶员总会自觉踩下刹车,礼让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默契。
近年来,宁波持续推进垃圾分类、文明就餐、文明交通、随手志愿、重信守诺、文明乡风、文明旅游、文明上网、守序排队、文明经营“十大文明好习惯”养成行动,从生活点滴入手,引导市民明礼于心、行礼于人。
文明其表,制度其里。宁波以法治化的创新思维建章立制,修改《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出台《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宁波市养犬管理条例》《宁波市公筷使用规定》等,春风化雨般不断塑造着市民的文明习惯,形成看得见的文明风尚。
崇德向善,薪火相传
一个好人,一面旗帜;一群好人,满城春风。
点亮千家万户灯火的“时代楷模”钱海军,挺身而出为同学挡刀的全国道德模范崔译文,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中国好人”潘明杰,为山区孩童编织温暖的“毛衣奶奶”陈蝶飞,学生成长路上的“点灯人”鲍爱君……他们将爱与善的种子播撒在甬城大地,让温暖与力量薪火相传。
近年来,宁波持续推进典型选树宣传系统工程,挖掘、礼敬、学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让典型成为文明“风向标”,带动千千万万人。
目前,全市共有“时代楷模”1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2人、“中国好人”122人,浙江省道德模范24人、“浙江好人”365人,宁波市道德模范172人、“宁波好人”1447人。
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的宁波,早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城市治理中,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好人从“个体”成为“群像”,文明由“盆景”变成“风景”。
城市,因人而文明,因人而美丽。
在宁波,每4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平日里,他们奔走在为老助老、垃圾分类、基层治理的一线;台风天,他们奋战在防台救灾的现场;寒冬天,他们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送去温暖和关怀……这抹行走的“志愿红”,总是格外亮丽和耀眼。“在宁波,我们都是志愿者”已成为社会新风尚。
有礼实践,全民参与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肥沃的土壤让有礼之花处处开放。
在宁波,“文明有礼”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生动实践。从城市到乡村,从线下到线上,文明的种子早已在全市各个角落生根发芽。
鄞州区东胜街道张斌社区的党员志愿者和网格员,中午11时起开始将肉蛋蔬果分装在“爱心篮”,挨家挨户送到出行不便的高龄老人、残障人士等群体家中;在奉化区的“家园日”之际,溪口镇畸山小学三年级的师生开展“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文字的力量倡导大家保护环境、爱护地球;走进北仑区春晓街道昆亭村文化礼堂,墙上贴着4张红彤彤的由村民“选”出来的“村宴菜谱”,杜绝铺张浪费……
从党员干部到普通村民,从孝老爱亲到移风易俗,人人都是文明实践的参与者,处处洋溢着文明新风尚的气息。
近年来,宁波深入实施“浙江有礼·宁波示范”市民文明素质养成行动,开展“有礼讲堂”2000多课次,组织线上线下有礼实践活动5000余场次,推出10张县域“有礼”名片,打造有礼楼道、街巷、校园、公园等有礼单元……“宁波有你,彬彬有礼”正从“一处美”走向“全域美”。
文明理念传进千家万户,有礼氛围浸润一城新风。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文明风景线已悄然形成,“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城市品牌愈加深入人心。(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