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25日讯(记者 高霈宁)11月23日“中美民众对话2024”在北京落下帷幕。在为期三天的系列活动中,来自中美两国的数十位代表人士围绕人工智能、体育、高等教育、艺术等13个话题展开对话沟通,探讨两国民众如何在各领域深化合作,助力中美关系稳定发展。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在致辞中表示,人文交流是中美关系的根基,这一根基早在1972年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接待中国乒乓球队访美时便已存在——这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看法。而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也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对美国与美国政府的看法。欧伦斯指出,中美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双边关系,如何在困难时期仍能保持两国友好关系。
在谈及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与合作时,美国对冲基金“互联资本”创始人徐凯文认为,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空间广阔,开放的环境有利于两国科研人员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詹仙园表示,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但实际上相关领域研发人员可以打破壁垒,在某些领域变竞争为合作,创造更多机会。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姚基金创始人姚明回忆了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的高强度对抗对其个人打球风格的影响。他表示,体育为中美人文交流打开了一扇门,中美关系如同邻里关系,要保持友好就需要在双方有共同兴趣的领域加强合作。
在谈到高等教育话题时,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雷蒙说:“网络正在改变现代人获取信息的方式,但网上的信息未必全面客观”。他建议,美国年轻人要想了解中国,那么最好来中国沉浸式生活一段时间,同时也鼓励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应当多接触当地文化。
在北京生活了16年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表演艺术中心行政艺术总监方美昂表示,艺术能够超越政治、经济的隔阂,实现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的连接和碰撞。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常常是偏颇和片面的,中美艺术家需要用艺术架起两国之间沟通的桥梁。
“中美民众对话2024”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与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n US- China Relations)共同举办,以“探寻前行之路”为主题,旨在探讨在当前中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民间交流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编审:蔡晓娟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