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掠影”是由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校联合打造的通识类讲座课程。该课程的第一课——导论“文明是什么”,以我国首部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为核心案例,师生互动,开启了一只“猴子”引发的文明讨论。
为什么偏偏锁定这只猴
今年下半年以来,《黑神话:悟空》的全球热销、广受好评,提升了行业信心,树立了崭新标杆,也产生了良好的联动效应,带动了相关的文化旅游、硬件设备、文化创意、内容创作、教育培训等产业的发展。它不仅是一款爆火的游戏,更是一个标志性的文化事件,其成功出海为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全新窗口,成为中华文明崛起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注脚。
“世界文明掠影”课程团队集合各方素材,以“典范、情感、潜力”的三角支撑,以及典范立意高、情感浓度高、开发潜力高的“三高”标准,将《黑神话:悟空》构建为课程的核心案例。课程反响热烈,获得师生的高度评价,还被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留学生思政课程“认识中国”以及研究生通识课程“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借鉴,相关内容收入课程案例库。
案例的典范性。该游戏以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为背景,题材本身就包含了中华文明独有的重要语汇、经典意象。游戏通过实地扫描并建模,再现了众多古代建筑,同时融入了高品质的东方美学元素和原创性的国风音乐。这些元素、符号及其所蕴含的气韵与智慧,都是对国粹的精妙凝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引导力。
案例的情感性。每个中国人心中都藏着一只“猴子”。西游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体现,自然而然地蕴含着对中国的归属感,表达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情感价值取向。该游戏巧妙地将技术与艺术、传统与现代融合,创造出沉浸式的体验,不仅为当代中国人提供了精神慰藉,更触及了全人类共通的内在情感,激发出跨越国界的深刻思想共鸣。
案例的潜力。该游戏采用了一种在西方游戏中鲜少探索的文化和神话框架来叙述与展现故事,通过悟空这一形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不仅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国民的文化自信,而且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长期以来的文化垄断。西方媒体对游戏的偏见与质疑,反而激发了全球对中国文化的关注与兴趣,促进了世界对中国认知的觉醒。
猴子背负着中华文明史
课程团队综合提炼要点,按照知识性、思政性、方法性“三性合一”的要求,围绕该游戏精心设计、悉心打磨核心案例。
在知识层面,以文明史重要的概念理论(如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文明”、荣格的“原型”与西方中心论)、历史事件(如三条丝绸之路连接多个文明、近代中国文物流失海外)、显著标识(如西瓜的东传和兴盛、孙悟空的多个来源、东方建筑形式之塔、二十八星宿的演变)等,有序铺陈开来,知识点安排上确保主次鲜明、深度与广度兼具。
在思政层面,围绕该游戏在互联网上引发的文化意识形态争议,从文明的本土视角和中西比较视角出发,对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始终贯穿历史与逻辑的线索,引发学生对文明主体性叙事和主体性建构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本土文明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并培养他们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方法层面,坚持问题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案例,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课程精心设计了“文明是游戏”“文明是符号”“文明是话语”“文明是智慧”“文明是力量”等5个提问章节,分别对应文明的冲突与规则、变迁与融合、交流与话语权、思想范式、破坏与传承等文明史上的重大问题,巧妙地串联起教学过程。
让多元议题促深入探讨
“文明是游戏”章节。以今年夏天备受关注的两大话题——法国巴黎奥运会和热门游戏《黑神话:悟空》,以及它们所引发的关于“包容性和多样性”的讨论为开篇。通过引入别国网友对游戏主角孙悟空来源的不同看法,引导学生系统梳理孙悟空的本土起源说、外来说、综合典型说以及历史人物说等多种观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谁是文明游戏的规则制定者”,并探讨文化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思想割裂和文明冲突问题。
“文明是符号”章节。围绕网络上关于该游戏的角色设计、剧情安排、建筑风格、道具样式,以及游戏音乐旋律所引发的“抄袭”与“被抄袭”的争论,展开对文明符号变迁与腾挪的相关思考。以游戏中大量出现的十几座名塔的原型为例,介绍“塔”这种特有的东方建筑形式的来源、流变,梳理古代中国如何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与其他地区的古文明进行相互沟通、交流、融合以及创新的历史脉络。
“文明是话语”章节。围绕各国玩家对该游戏中“紧箍咒”(区别于crown)、“金箍棒”、“妖怪”(区别于monster)、“土地公”、“四大天王”、“龙”(区别于dragon)、“悟空”等词汇的翻译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意蕴展开讨论,论证话语在文明交汇和冲突过程中所具有的标志性作用。同时,引导学生讨论“洋气”与“土气”的词义褒贬差异及其产生的历史根源,进而思考文明交流过程中文化话语权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文明是智慧”章节。以该游戏中的高人气boss(守关敌手)亢金龙为例,通过其命名和形象探讨中华文明与其他古代文明在互动交流中共同创造的二十八星宿、七曜、演禽等天文历法系统,简要概述自“轴心时代”以来,不同文明所确立的独特思想范式和原则,并分析这些不同文化传统对人类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此外,从《西游记》原著及孙悟空形象的多元解读视角出发,引导学生体会文明原型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思想层次。
“文明是力量”章节。从该游戏中“灵吉菩萨的头被盗”这一网络热点事件出发,引出山西天龙山无头石窟、欧美博物馆中的中国菩萨雕像等现实案例,讲述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四下山西力保国宝的故事,以及民间文保员几代人默默守护石窟的故事。同时,还提及了19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与该游戏因作曲家许镜清的参与而实现的梦幻联动。通过这些案例,展开对“文明力量在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勇气、信心、实力”以及“坚守与传承”的深刻探讨。
(作者单位系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25日 第06版
作者: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