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临床营养】味精与鸡精相比,吃哪个更好?

作者:董文秀


图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营养科  
营养师

文章来源:天府临床营养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近两年,一些老牌国货凭借着实用、品质好相继走红网络,曾经的“莲花味精”又重新走入大众眼帘。但消费者依旧“吃的不踏实”,疑惑的还是老问题:吃味精会脱发?味精是化学物质吃了会致癌?味精和鸡精到底哪个更“科技”?吃哪个更好呢?


1
味精会使人脱发吗?


研究表明,膳食摄入量的味精对血浆水平的影响很小,如成人摄入150mg/kg的谷氨酸钠,仅可检测到血浆谷氨酸水平轻微升高。因此,膳食摄入量的味精不会损害人体各器官,味精致人脱发这个说法显然不成立。




2
食用味精会致癌吗?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经将味精列为“最安全物质”的类别,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时不会对健康造成风险。


在美国的膳食参考摄入量中,目前没有添加谷氨酸的最低有害作用或无可见不良作用剂量;同样,在中国的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关于谷氨酸钠的描述是:按生产需要量适量添加


所以,民间流传的“味精致癌”传言不攻自破。




3
味精、鸡精有什么区别?


味精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料之一,主要作用是增加食物鲜味,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鸡精作为味精的替代品走上了餐桌。有人说吃鸡精比吃味精好,那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 味精,是一种是以碳水化合物经微生物发酵、提取、中和、结晶、分离、干燥而制成的具有特殊鲜味的白色结晶或粉末状调味品。唯一的成分是谷氨酸钠


图片


鸡精是在味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复合调味品,其名字取自“鸡之精华”,看似极其营养,然而从下图可看出,主要成分还是味精,鸡肉粉或其浓缩提取物实际含量非常少,有的鸡精甚至根本不含鸡肉粉,完全用人工合成的鸡味香精代替。


图片


图片

(鸡精组成成分)




4
味精在食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


味精虽然无不良作用量,但浓度过高味感不佳,且味精中含有钠盐,人体对钠的安全摄入量为1000—2500mg,食盐中钠含量为40%,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不超过5g盐(少于2g钠),因此建议每日味精用量不宜过多,可替代部分食用盐使用。


图片

1g鸡精≈0.5g食盐

1g味精≈0.3g食盐


可以根据自己的烹饪习惯按照这样的比例计算每日的味精/鸡精食用量。


味精的最适使用浓度为0.2%~0.5%,最适溶解温度为70℃~ 90℃,所以在烹调中,味精若放过量可能会有发齁的口感,建议适量使用,而且推荐加入味精的时间在菜或汤即将成熟或临出锅时最佳。


科普一个冷知识: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会降低味精鲜味,PH 6-7为佳,即弱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味精鲜味最好。





小结:

1)  味精与鸡精差别不是很大,没有选谁最佳一说,可以按需要选择食用;

2)  正常膳食摄入量的味精、鸡精不会损害人体健康,可以放心使用;

3)  高血压、肾病等患者本身需要限制钠盐摄入,因此需要注意使用味精、鸡精等调味品。


封面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营养科简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营养科源于1946年华西协和大学新医院创立的营养部,目前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临床营养治疗中心。

科室以“为医疗事业奋斗,为营养学科发展”的拼搏精神和“创新诊疗模式,守护群众健康”的责任担当,秉承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承担起全院临床营养治疗、医疗膳食配制、临床营养专业教育以及国家省部级科研等工作。

图片


图片



参考文献:

[1] GB2760-2014,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S].

[2] GB 2720-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味精[S].

[3] SBT 10371-2003鸡精调味料行业标准、国家规范、国标

[4] Maluly HDB, Arisseto-Bragotto AP, Reyes FGR. Monosodium glutamate as a tool to reduce sodium in foodstuffs: Technological and safety aspects. Food Sci Nutr. 2017 Jul 13;5(6):1039-1048.

[5]Chakraborty SP. Patho-physiological and toxicological aspects of monosodium glutamate. Toxicol Mech Methods. 2019 Jul;29(6):389-396.

[6] Walker R, Lupien JR.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monosodium glutamate. J Nutr. 2000 Apr;130(4S Suppl):1049S-52S.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