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生在一个美满的家庭”“18岁时,她面临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场考试,同时也培养了一些兴趣爱好”……在普洱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498班,同学们正在上一堂以“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课。课堂上,同学们根据老师发下的卡牌上的内容和自己的想法,完成了一个人生故事接龙。
普洱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498班心理健康课。 记者高玥/摄
“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建立‘我想做什么’的意识。高一年级处于入学适应阶段,既需要处理新的人际关系,也将面临分科,所以我们把生涯规划作为当前阶段课程的内容,希望能在心理层面为学生提供更多帮助。”普洱市第一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唐春霞介绍,“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课,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室,目前有两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普洱市教育体育局还牵头成立了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为普洱市心理健康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供平台。”
近年来,普洱市以“一把手”述职工作为突破口,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覆盖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整合教体、卫健、民政等部门力量,开通2条市级心理咨询服务专线、设立3个市级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成立10个县(区)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103个乡(镇)学校心理辅导室,搭建起市、县、乡(镇)学校三级心理健康服务网络,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
三级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为心理健康教育搭建了基础,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的学校,也在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路径。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今年入学新生就有900名,面对大体量的学生群体,仅靠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推行‘1+1’导师制,培训了一支班主任队伍和一支资深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帮助。”澜沧县职业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教师陈志雁说,“对老师敞开心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我们从上学期开始,在每个班选出心理委员并进行指导培训,希望从同辈朋友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帮助。”通过建立“专职心理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资深教师队伍+学生骨干团队”模式,澜沧县职业高级中学形成了校内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从不同阶段、不同群体、不同视角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心灵港湾”。
普洱市将教师心理健康专业素养能力纳入校本培训必讲和必考内容,对全体中小学教师开展个体心理发展、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今年以来,普洱市教育体育局牵头举办了4期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培训,培训教师700余人次,遴选100名骨干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参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咨询基础培训(普洱实验班),已有77人考试取证。”普洱市教育体育局学校体卫艺科和竞训科负责人李政营介绍,2024年,普洱市政府将学生心理测评工作列为“惠民实事”之一,投入2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培养100名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和全覆盖开展全市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
为推动心理健康工作由“优”向“强”提效,普洱市凝聚多部门、多系统合力,构筑家校社携手守护学生心理健康的立体防线。办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录制3期“教家长当家长”视频课程供家长学习,并在开学家长会上统一对家长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普及。持续开展“千师访万家”专题心理健康家访活动,班主任、教师入户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此外,普洱市还积极引入社会资源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协调驻普高校、教体、民政、卫健等部门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班,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转介机制,确保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专业帮助。通过“沪滇协作”与上海社会公益组织合作,争取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课程资源支持,面向全市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援助。
通过构筑家校社协同立体防线,普洱市织起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助力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云南日报 记者高玥 胡梅君)
点评
普洱市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其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建立家庭学校协同机制、开展课堂教育或专题活动等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与手段,织就一张全面覆盖、紧密相连的心灵防护网,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来源:云南日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