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祖先竟然是狗尾巴草!

小米(谷子)的祖先是狗尾巴草?科学家已经证实了。

小米的学名叫粟,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在古代也叫“稷”,看到这个字有没有想到“江山社稷”这个词?粟在古代是“五谷之长”。相传周朝的始祖叫“后稷”,生活在4000多年前,他带领人们种粮食,其中就有“稷”。民以食为天,能带领大家种粮食填饱肚子的人自然地位尊崇,于是人们把他奉为农神。

事实上早在一万年前,充满智慧的中国先民就已经开始驯化、种植谷子。为什么要驯化呢?因为它原来是狗尾巴草,原始农业经历了长达上千年的“让草变好吃”的过程。籽少?那就选出籽多的;籽小?那就吃籽大的;脱粒?那就找出不脱粒的;成熟期不同?那就找一批成熟期集中的;直立的、休眠期短的、少分蘗的、芒短的……数千年后,慢慢选出多个优良性状集一身的狗尾草,草就越来越好吃啦。

粟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由我国先民最先驯化种植。山西省沁水县下川遗址出土了两万年多前旧石器时代的石磨盘,这是中国先民加工粮食给谷物去壳的工具。内蒙古敖汉兴隆沟遗址出土了1500多粒8000年前的炭化粟颗粒。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发现了8000年前的粮仓,竟囤积有14万斤的炭化粟。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植硅体的手段找到了粟驯化于一万年前的新证据,并且发现了粟起源于青狗尾草的证据,建立了粟与其野生祖本青狗尾草植硅体的区分标准。

植硅体是高等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从土壤中通过根系吸收水溶性硅,经维管束传送到细胞腔(少数在细胞壁间),以水合硅(SiO2·n·H2O)的形式沉积下来,形成与植物细胞形态一致的SiO2矿物。也就是说,植硅体是非晶质的二氧化硅,和玛瑙、水晶是相同的成分,表明植硅体耐高温、抗风化的特性,在自然条件下就可以长期保存,即便过了成千上万年也很难消失。

分植物因其特殊的细胞形态结构会产生具有特定形态甚至独一无二的植硅体,也就是说,某种形态的植硅体只有该种植物才会有。因此,可以通过观察植硅体的形态确认植物的种类。通过对现代粟的植硅体研究,发现它的稃片(即颗粒外壳)上会产生其特有的Ω型植硅体。粟和青狗尾草的稃片具有相同的Ω型植硅体,可证明其一脉相承,因驯化差异,粟的Ω型植硅体更大。

自从粟被驯化、种植以来,成为了中国北方的主要作物,几千年来作为主食养育了一代代中华先民。小米不仅可以熬粥,还可以做成小米饭、小米面条、小米饼等。我国青海省喇家遗址曾出土了4000年前的小米面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面条。这是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的科学家利用植硅体的手段鉴定的,在出土面条中发现了粟、黍特征植硅体,从而确定了面条的原料成分。

小米的口感放在当下并不是最好的,但小米的营养价值高。《本草纲目》记载小米:“养胃气,去脾胃中热,陈者苦寒,治胃热消渴。止痴,压丹石热,水煮服,治热腹痛及鼻衄,为粉和水滤汁,皆诸毒。治霍乱转筋入腹,又治卒得鬼打。解小麦毒,发热。治疗反胃热痴,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总结就是和胃益气,去火解毒,除湿养颜。 王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