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岩父系部落之叶巴大滩伟大长漂蒙难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

山岩父系部落之叶巴大滩伟大长漂蒙难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

图片

    这里的简易公路险到即使当地人也心惊肉跳。那天,蜷缩在手扶拖拉机的后厢里,在金沙江峡谷上部曲折盘旋,我和几个藏族大汉轮番痛饮一大可乐瓶藏白酒,颠得总是难以喝到嘴里,我却很快有点眩晕,心中充满一种难以言状的朦胧感。
   江对面属于西藏,江这面是四川。山岩在公路的尽头,距白玉县城100多公里。而川藏公路南北线之间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白玉县,已在成都1000公里之外了。

   白玉,是我几年“徒步长江”后最念念不忘的地方。

   最初,在朋友“长漂”回访的电视片里,我第一次看见白玉时疑为仙境,有点不相信那样美的地方会是一个县城。等我终于走到白玉,不得不感叹,的确称得上是个童话般的世界。

         直到不久之后真到了,躺在县政府招待所,以窗户框做支架,拍下了这张照片:

图片

   藏族同胞聚居的白玉城不大,一条主要街道几乎就是全部,街上基本都是纯朴的康巴人,很容易交朋友,我也交了很多朋友。

   有一天,我爬上了寺庙对面的另一座山俯瞰整个县城,视野里,绕城而过的那条金沙江支流偶曲竟在这里弯成一个太极图,不由感叹高僧大德选址的精妙和也许难得说清的共通。

   县城边的白玉寺不算白玉县最著名的地方。由县城北行几十公里,有藏传佛教在康区的第一座红教寺庙嘎托寺,始建于1159年。在嘎拖寺,我有幸拿过格萨尔大将扎拉则加的大弓握过大将的宝剑。扎拉则加大将的宝弓传说是用大鹏金翅鸟的指甲骨制成,象牙弦座,长1.5米。握着千年后仍弹性良好的古弓,不由人不浮想联翩。再持宝剑,铸造工艺令人叹服,饱经风霜仍寒光闪闪,钢火足可以与我从不离身的瑞士军刀媲美……后来我固执的认为,这天沾染的仙气与我后来在整个长江、雅鲁藏布江以及寻找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大瀑布时能数次走出绝境关系密切。

   在白玉,我惊奇地看到了重达4200克的自然金块。白玉人的热情还使我走出金沙江峡谷,钻进了目前尚存的长江上游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白玉的森林能保存的“最完好”却主要是因为交通制约。白玉的森林蕴藏量原来位居甘孜州第四,这些年,交通方便的其他几个县砍得没多少了,白玉随之跃居第一。

   我其实没在县城呆多久,忙着去看山岩乡的“父系部落”,去看以前闻所未闻的树葬等等。在白玉东部的茫茫草原,我自长江源头各拉丹东就开始但一直没能实现的拍摄野生动物的念头又开始萌动,便到章都、麻绒乡去骑马追了几天,季节不对,草原上已是白雪茫茫,只追到了几群黄羊,还是怕人,300mm的镜头没法拍,但我毕竟看见了。在整个长江上游,我一直对没有拍到什么野生动物耿耿于怀。

图片
白玉县山岩乡乐巴村 税晓洁 摄于2000年前后

   从山岩乡乐巴村沿金沙江上行不远,就是著名的叶巴大滩,我在村里住了几天,努力了好几次,也没去成。后来又从上游试图接近,也只远远看了几眼。关于叶巴滩,文末附一段1986年亲历者冯春的记述,谨此纪念伟大的1986长江漂流三十八周年。

贴士(怎么去山岩):

   以下是二十年前,2000年左右的情况。当时应要求写的攻略。之后陆续去过几次,交通情况早已改观。特别是随着叶巴电站的建成,可谓日新月异。详情请大家补充。

 如果开汽车或骑自行车,从成都出发到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康定后有两条路可供选择:

1、沿川藏公路南线西行经新都桥、雅江、理塘到巴塘县义敦乡后,沿一条乡间公路向北,即可到达白玉县的盖玉乡,从盖玉到山岩也有一条新修的乡间公路。(这条线路距离虽然较近,但义敦以后经常塌方,时时不通,建议先在康定打听清楚再行动。不赶时间的话,作者不推荐此线路。)

2、离开康定后走川藏公路北线,经新都桥、道孚、炉霍到甘孜县城后再西行到白玉县城,白玉县城到盖玉的公路基本一年四季都可通车。盖玉到山岩的公路刚修通不久,极险,运气好的话,也可通行。
 如果是如作者一样的无车族,可从成都坐班车到康定,这段很方便,基本天天有车。到康定后,每周也基本有通往白玉的班车。到白玉县城后,一切就看运气了,班车是没有的。顺风车也少到几乎没有。可找当地人商量租车、租马或者干脆徒步。好在白玉民风纯朴,热情好客,应该会有办法的。

笔者曾试图买几头毛驴驮行李徒步进去(马和牦牛,性子太烈,不好管理),沿途风光绝佳,走进去很舒服的。
 

 山岩在金沙江边,类似干热河谷气候,乡政府所在地海拔只有3000多米,气候温和。再低一点的金沙江边,气温更高,几乎与成都无异。但进入山岩,要翻越多座5000米雪山,所以,即使在夏季,也最好带上羽绒服。
 

 到白玉县城以前,沿途各色饭馆众多,吃什么都可以。白玉县城也有好几家川菜馆,味道还不错。但离开县城后,要吃的就只有当地藏族同胞的糌粑、牛羊肉、酥油茶之类的藏式食品了。对此不习惯者,只有自带炊具,自己解决了。
 

 同吃饭一样,到白玉县城以前,这也不是什么问题,沿途各色旅馆众多,住那里请随意。白玉县城的白玉宾馆条件不错,有标准间,服务也亲切到有家庭气氛。但离开县城后就几乎没有什么旅馆,在盖玉、山岩只有找找政府、找找老乡看看有没有空房借宿。作者建议,有条件的话,最好带上帐篷睡袋。

(待续)


——以上摘自拙著《发现山岩父系部落》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

图片

作者税晓洁与长漂英雄杨勇(左)、冯春(右)1998年完成雅鲁藏布江漂流后在拉萨。图片


1998年雅鲁藏布江漂流,税晓洁 摄图片



附:纪念伟大长江漂流,幺哥冯春说:八十年代,体育圈突破体育范畴,走到全社会舞台中央的有三件事:中国女排五连冠、1986年长江漂流、中日围棋对抗赛。他们都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其中,长江漂流更是以生命为代价,彰显了中国人为了祖国荣誉,不惜牺牲,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

    在长江漂流三十八周年之际,缅怀当年在长江漂流运动中献身的英雄,感谢他们为中国漂流事业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传承下去,他们永远与这奔腾不息的滚滚长江一起被后人所铭记!

图片
幺哥冯春,税晓洁2006年摄于成都
图片
长漂二十年,税晓洁1996年摄于成都
图片
长漂十年,税晓洁1996年摄于成都
图片
长漂十年,税晓洁1996年摄于成都

以下节选自幺哥冯春,在其公众号《衮雪》的记录:

7月23日下午,四川省白玉县委、县政府为了迎接中国漂流探险队,全城放假一天,各族群众载歌载舞在县城公路两傍夹道欢迎中国漂流勇土。

四川省第一森林勘察大队的队员在江边整整等了三天,当得知我们的帐篷翻船丢失后,立即驱车30公里,取来两顶尼龙大帐篷送给漂流队。

7月24日,从白玉县下水这一天,是首漂长江勇土尧茂书遇难一周年的日子,人们都在心里默默的为漂流队祈祷祝福。

上午,全县城的各族干部和群众又为漂流队送行,县委、县政府出动了全县的汽车将我们送到8公里外的金沙江边。

在白玉县城吃早饭时,一位藏族小姑娘,送给我一本日记本,上面写到:“陈晓霞送给大春哥哥,祝一路平安!”她父亲陈永明(白玉县委副书记)告诉我,小霞这年读初中一年级,过去一坐车就晕车,至从昨天带她坐车去江边见到漂流队时,小姑娘坐车也不晕车了。

图片
在四川省白玉县城,藏族小姑娘陈晓霞与漂流队员交流
图片

藏族小姑娘陈晓霞送给漂流队员冯春的笔记本。
图片

白玉县下水前,在金沙江边漂流队员冯春与藏族小姑娘陈晓霞合影。

图片

1996年长江漂流10周年,在成都偶遇陈晓霞。

白玉丹心,当漂流队下水开漂时,在江边送行的汉、藏各族群众失声痛哭,为我们祈祷平安……

7月24日上午,离开白玉县城,大约漂了20公里左右,来到名叫“卡岗”的附近,突然,听见江畔一声清脆的枪声划破天空,前期出发踏勘的的接应队员在左岸向我们挥手,大声高喊:“快靠岸!快靠岸!”大家知道清况不妙,前面一定有危险。我和队友紧张而奋力地将船划向岸边,将船绳抛向早已等候的接应队员泽郎手中,船被牢牢地捆在岸边礁石上。

我和队友们迅速跳上岸,到前方一看,这是开漂以来遇到的最大一处跌水,整个滩长约150米,落差近20米,滩头是一个高达5~6米的跌水,卷起的巨浪高5米左右,右岸是绝壁,左岸是巨大的乱石滩,江面最窄处不是10米。

大家站在高处仔细观察着险滩,“真悬啊!”“如果不及时靠岸……”我们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图片

金沙江白玉县卡岗大峡谷。

这时,后面另一支与我们同在长江上漂流的河南洛阳队也被我们及时的叫上岸。

经过反复的察看水情,两队一致认为:用现有普通的“排桨船”过滩必翻无疑。然后一旦翻船,队员的生命将无法保障,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洛阳队的队长王茂军向我们提出,利用两队的优势,联合冲滩。经过商量,最终决定:两队各派两名队员乘座洛阳队的“碉堡”型密封船过滩,然后由我队6名队员操控一艘“排桨船”,在滩尾平缓处接应漂下去的“密封船”。

就在两队队员紧张有序的地做着开漂前的准备工作时,意外发生了,当队友周洪京解开捆在岩石上的一艘橡皮船的绳索准备拖上岸时,由于江水流速太快,巨大的摩擦力将周洪京抓船绳的双手勒出两道血痕,只好松手。大家在岸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攀钢号”橡皮艇被巨浪卷走,消失在下游无影无踪。无奈,我们只能齐力把另一艘“前卫号”橡皮艇拖上岸,从巨大的乱石滩上抬到滩尾做好接应准备。

下午5时,中科队的王岩、孔志毅和洛阳队的张军、扬红林等4名队员,乘座“密封船”顶着大跌水倒卷起的5米高巨浪,漂过“卡岗”险滩,我和其他5名队员奋力划桨,成功的将“密封船”拖到岸边。

现在“卡岗”滩是漂过了,然而我们队只剩下一艘“前卫号”橡皮船,根本无法承载10名队员,以及大量的物资装备和食品。

怎么办?请求陆上后勤支援,要翻山越岭徒步两天才能将消息送出去。何况,我们的指挥部和后勤装备给养已经移师下游100多公里的巴塘县城。等消息送出去,再将补充的漂流船运到,最少需要一周的时间。

时间不等人……技术先进,装备优良的美国漂流队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图片
8月24日,中美队从白玉县下水,三船并连漂过卡岗险滩。
图片
中美队三船并连漂过卡岗险滩。

这一夜,大家睡在乱石堆里的沙滩和岩石下,望着满天繁星,烧着篝火取暖,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图片

白玉县金沙江卡岗露营

图片
白玉县金沙江卡岗露营
图片

队员兰为可裹着睡袋在岩石下度过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中科队指挥部成员张政和队长王岩、副队长何平跟队员们商量后决定,6名队员乘座一条船继续下漂,其余4名队员与接应人员徒步返回白玉县城,转乘汽车赶往下游巴塘县城。

这时,何平悄悄地把我叫到一边说,“老幺!下面的情况(水情)谁也不清楚,肯定会越来越危险,我们公司(攀钢)就来了我们两个(人),要死也只能死一个(人),我是副队长,我必须要漂(上船)!你还是走回去吧!”

图片

大渡河集训时,何平(左)与冯春合影  摄影/杨前明

此刻,我心里明白,单船下漂非常危险,孤舟在峡谷无人区漂流,没有接应,没有救援,一切全靠他们自已,何平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我,他却要与其他5名队友,去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险……我不敢再往下想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我们为继续下漂的队友整理装船,并把所有的物资和食品都装在了船上,我把自己的睡袋也给了何平……

要分手了,中午11点,我们与下漂的队友在江边握手、拥抱告别......

我爬到岸边高处的一块岩石跪在上面,眼含泪水,双手合十,心里默默地为队友们祈祷、祝福……

图片

远远望去……王岩、何平、孔志毅、杨斌、颜柯、周洪京等6名队友,奋力划着那只孤舟,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

图片

三天后,7月28日,中科队的橡皮艇和洛阳的密封船在下游四川省巴塘县拉哇滩大洄水处被发现……船上没有一个人……


后记,两天后的7月27日,中科队和洛阳队联合漂流下游叶巴险滩时,乘坐密封船的中科队孔志毅,洛阳队张军、杨红林三人不幸遇难。


图片

孔志毅,湖北武汉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青藏兵站5903部队营职干部,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队员。

1986年7月27日,在漂流长江上游金沙江叶巴滩时,不幸翻船遇难,时年33岁。



图片
张军,河南洛阳人。洛阳五三七厂职工,洛阳长江漂流队队员。
1986年7月27日,在漂流长江上游金沙江叶巴滩时,不幸翻船遇难,时年35岁。

图片


杨红林,河南洛阳人。洛阳市公交公司职工,洛阳长江漂流队队员。

1986年7月27日,在漂流长江上游金沙江叶巴滩时,不幸翻船遇难,时年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