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食堂腐败再现,别让“盘中餐”变“唐僧肉”

图片

近日,湖北钟祥市纪委监委通报了6起党员干部违规违纪典型案例,6所中小学共11名校领导被处分,其中有干部转卖食堂食材套取资金、提高学生伙食费用于发放补贴。

学校食堂餐费偏高,但质量却并不稳定,这类现象常受公众关注。从此次该市公布的案例来看,孩子吃不饱、吃不好的背后,少不了“食堂腐败”的存在。几起案例中,提高学生伙食费标准来支付老师工资津贴、收受现金为菜农“走后门”,甚至靠提高食堂成本“套现”支付违规开支……少则几千元,多则几十万元。靠从学生食堂抽走“油水”来“补贴家用”,简直让人怒火中烧。这不仅直接损害学生利益,日积月累、雁过拔毛形成的不良惯性与风气,更会让贪腐问题由小变大,成为无可挽回的溃堤蚁穴。

相比动辄千万上亿元的“巨贪”,校园食堂里的微腐败似乎小之又小,但其危害不容小觑。2018年,无锡市某小学总务处主任仅用一年多时间,就贪污学生伙食费131万元,相当于每名学生每天8.5元的午餐费中有5元被克扣。而在今年7月,国务院对13省159县某一时间内一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后发现,这项为让学生能吃得更好、更健康的专项资金,竟累计被挪用19.51亿元、变相挤占2.7亿元、串通套取4200万元,巨大数额令人瞠目。如此多的“食堂腐败”,岂止是学生瘦了、领导的钱包胖了,随之也衍生出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等“次生灾害”,实在令人心忧。

中小学食堂为何频成腐败“重灾区”?一方面是内部监管软弱无力、形同虚设。就以此次湖北钟祥市通报的典型案例来说,食堂成本可被套取、挤占成人员工资、教职工补贴等,手法虽各式各样,但其实都不高明。可为何还能屡屡得手?食堂承包、采购等制度规范长期缺位、监管四处漏风是一种可能,领导干部“一言堂”使制度沦为摆设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同时,由于这些违规违纪行为大多呈小额、高频的特点,也使内部监管难以“下狠手”,久而久之就滋生出更多的蝇贪蚁腐。另一方面,以教育为主业的校园,食堂也时常成为反腐工作的“边缘角落”。小到食堂采购员、财务管理,大到总务主任、校长,再到各校可能对接的多个供应商,校园食堂贪腐的方式繁多、隐蔽性强,也让外部监管力量不足以应对,难以及时触达“食堂贪腐”的病根。

学生的“盘中餐”绝不能成为“唐僧肉”。公开透明、权责到人的制度管理是基础,想要进一步堵住四通八达的贪腐“暗道”,有关部门与校方更需动真碰硬,加强常态监管、突击检查、定期巡查,重点关注“关键少数”。此外,进一步健全学校食材统一供应配送制度,也能减少采购配送等环节出现贪腐的可能。说到底,校园食堂的“微腐败”不能“微监管”,更不能“微处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亮明红线,零容忍、动真格才能让学校食堂不再“藏污纳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