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密林、过沼泽……跟白哈巴边防连官兵踏上巡逻路

白哈巴纪行

■宋  鹏

牛羊成群的牧场,美轮美奂的湖泊,西北之北,这里汇聚着旷野的风。

新疆阿勒泰军分区白哈巴边防连就驻守在这里。这里地处祖国版图的西北端,有着“西北第一哨”之称。

清晨,东方的天空泛起淡淡的玫瑰红。随着太阳升起,边防官兵的巡逻任务开始了。

该地区地形复杂,车辆通行不便。于是,军马便成了官兵巡逻的最佳搭档。

迎着朝阳,我随官兵踏上了巡逻路。起初,沿途的风景让我惊叹不已。天空是那么高远,山脚下,洁白的羊群悠闲漫步,听到巡逻队伍的马蹄声,才抬头与我们对望一下。

队伍行进的速度突然慢了下来,原来是前方出现了一片沼泽。

从哨所出发到巡逻点位需要一天时间,官兵和军马穿梭在群山密林中,不但要过沼泽地、河流,还要翻越陡峭的山坡。

“缰绳握紧一点,别让马靠得太近,马陷到沼泽里面容易受惊,一定要把自己的马控制好……”老兵吕文强在队伍前面一遍遍叮嘱官兵。戍边16年,吕文强是连队的“边防通”,对这里的地形再熟悉不过了。

地形低洼,雨季雨水汇集,就会形成沼泽。经过牛羊来回踩踏,沼泽中出现了高低不平的草垛。草垛的高度与军马抬起马蹄的高度差不多,稍不留神,军马就有可能被草垛绊倒。

在沼泽地小心翼翼地走了十几分钟,直到脚下泥水变得稀薄,大家紧张的情绪才放松下来。

这里地形起伏大,天气也变化莫测。出发一小时后,我们走到了一条河流旁。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使气温骤降。山路泥泞,河道水流湍急,给这次巡逻增加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尽管如此,官兵没有停下脚步,大家计划边走边看天气情况调整路线。

雨越下越大,官兵身上的雨衣挡不住风雨侵袭。眼看恶劣天气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连长冯勇鑫决定到一位老乡家稍作休整,等雨停了再出发。

在这高寒寂寞的西北高原,边防连官兵与白哈巴村的老乡长久以来守望相助,亲如一家。

牧民特列吾别克的毡房搭在边境线附近。他一边放牧,一边守护着边境,至今已有30多年。这些年,他深深懂得一个道理——守边就是守家,没有边防,就没有他的毡房和牛羊。

听到巡逻队伍的声音,特列吾别克热情地从毡房跑出来迎接大家,与大家拥抱问好,女主人端上香浓的奶茶。

冯勇鑫感激地说:“谢谢嫂子,给你们添麻烦了。”

特列吾别克笑着说:“谢啥?边防连官兵给我们建起了惠民驿站,还担任小学校外辅导员,又给我们送医送药,该我们谢你们……”这些年,牧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守边护边的传统也一直延续着。日月每天从肩头过,边关要靠世代守,他们守国守边亦是守家。

连队战友告诉我,这里很多牧民家庭世代都是护边员,为官兵巡逻带路、运送物资、提供执勤补给……官兵心里有老乡,老乡心里有官兵,共同搭建起坚固的边防线。

毡房外,雨还在下;毡房内,官兵围着火炉,边聊天边烤浸湿的衣物。

下午,云销雨霁,官兵继续踏上巡逻路。

“那边有只熊,大家注意。”吕文强大声喊。身处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巡逻官兵经常会遇到熊、狼、野猪等野生动物。

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吕文强和战友们通过大声吆喝,最终将它驱离。

有一次,吕文强和战友执行夜间潜伏任务,途经山谷时,听到军马嘶鸣,经验告诉他这附近有狼。果不其然,不远处的夜色中,闪着幽绿的光。

“是小群野狼,大家快靠拢!”在吕文强的引导下,官兵迅速下马,背靠背聚拢,燃起火把投石高呼,想以此驱散狼群。军马也意识到危险,马头朝里后蹄向外,把官兵紧紧围在中间。正在对峙之际,一只狼试探着向前扑,军马奋力蹬蹄,狼不敢靠近。僵持一段时间,群狼见无缝可钻,便向远处散去。

穿过密林,视野逐渐开阔,一片茫茫草原赫然在目,官兵终于到达了巡逻点位。

回程已是傍晚,远处被霞光染成紫红色的山峦和白云,组成一幅壮丽的写意画。极目远眺,高大的云杉、金黄的落叶松、白色的毡房、肥壮的牛羊点缀着辽阔草地,高原大地张开母亲般的怀抱,迎接辛苦一天的人们回家。

“你是不是也深深感受到边防的魅力?每次巡逻归来,我总会感慨,我们守护的土地这样美。看到牧民的座座毡房,就更能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冯连长跟我分享他戍边守防的感想时,眼里闪烁着柔和又坚定的光芒。

一茬茬官兵如同扎根高原的云杉树一样,迎风挺立,成为参天屏障。

(本文选自2024年11月8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版)图片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编辑:刘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