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8点见丨应县木塔修缮困局;“雨雪+降温+大风”组团来袭

图片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应县木塔坐落于应县老城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作为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它已存活968年。而现在整个木塔已向东北方歪斜,木塔二层的一根顶梁柱倾斜了580多毫米。11月13日,在山西召开的应县木塔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应县木塔保护是我国文物建筑领域最重要、最复杂、最困难的历史性保护任务。问题摆在眼前了。专家们都在思考,这座近千年屹立不倒的木塔,如何再保它下一个千年不倒?

图片

2024年7月1日,航拍应县木塔。图/IC photo

应县木塔的保护是一个巨大的科学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干预都需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针对应县木塔具体的维修加固方案,早在20多年前,专家们就提出了整体落架大修、上部抬升、钢架支撑与现状加固四类方案,但都受制技术可行性,影响了方案落地。

2014年,国家文物局原则同意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给出的《应县木塔严重倾斜部位及严重残损构件加固方案》。此后在实施过程中,方案也在进一步优化。2023年,“应县木塔结构稳定性评估与保护研究”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不少专家更期待,“生病”的应县木塔应该早点来个“大手术”。

原山西省古建筑维修质量监督站站长李会智,现为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的研究馆员。他说,一个过度疲劳的木塔构件,失去了它原本的功能与作用。接着,它会把承受的压力转给周围的构件。在这种影响下,原本还可以挺住几年的构件也提前“退休”了。久而久之,整个木塔抗风险能力下降,越来越脆弱。

他建议,应县木塔应尽早落架大修。“落架时,把因疲劳严重残损不能延续使用的构件筛选出来,对于那些通过加固能延续使用的残损构件加固后延续使用,所更换的构件须使用与原构件材质一致的华北落叶松。榫卯结构之间本来就存在一定的间隙,对接没有多大问题。”以他来看,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落架技术。

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有“最小干预”原则。李会智认为,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就能达到最小干预的目的。“要意识到,越往后拖,时间越长,损坏空间越大,干预也就越大。”而随着文物保护工程逐渐市场化,他也担心在古建维修的这个小众领域,建筑工匠的人才也没那么多了。

做了多年木塔模型的赵玉山,也赞成落架大修。“我不成熟的想法是,把它重装。把新木料通过机器压缩,让其密度与现在塔内旧料的密度一致,再换上去。二层一些长的旧木料,可以把它们卸成短的,根据需要再装上去。”赵玉山说。

几个月前,2024建筑可持续发展国际大会(第四届)在上海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以《应县木塔维护加固研讨》为题,在会上作院士报告。这位多次参加应县木塔“会诊”的老专家,依旧心系木塔。

江欢成不赞成扶正应县木塔。就目前木塔的现状,他给出的“抢险方案”是加撑与减负。根据解释,加撑是用交叉钢支撑,代替原有夹泥墙,维持原有结构刚度,但不增加柱子压力,既减轻重量,又有可识别性;减负是对横纹压缩压碎、竖纹开裂等情况,旁边加钢辅柱,适当施加预应力,以顶紧为度,碎裂部分可保护,但不要更换。

他指出,要继续维修加固应县木塔,保下一个千年不倒。此外,也可以仿造一个新塔,1:1全新木构,用于学习科研和登塔观光。

2056年,应县木塔将迎来募建1000年。记者注意到,此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发布的远期目标显示,在2056年前,要明确整体修缮思路,适当调正倾斜柱框,全面修缮残损构件,木塔结构整体上恢复相对较为健康状态,得以长期保存、传承。阅读全文>>>

更多阅读:

专题丨应县木塔修缮困局


11月23日至27日下半年首场寒潮和大范围雨雪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将上演冷暖大逆转,“雨雪+降温+大风”组团来袭。此次寒潮有哪些特点?影响范围有多大?北京会受到哪些影响,有望迎来“初雪”吗?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董全介绍,此次寒潮影响范围广、强度大,主要由于冷空气聚集的能量比较强。其中,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内蒙古及东北地区等地降温12℃到14℃,局地降温16℃以上,大兴安岭降温可能达到18℃以上。

28日前后,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长江中下游一带。过程期间风力较大,部分地区阵风可达7级以上。同时,北方地区将迎来降雪、雨转雨夹雪或雪过程,尤其是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等地降雪较强,将迎来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

中央气象台气象分析师胡啸介绍,24日寒潮前锋已经推进到了甘肃、内蒙古西部等地,24日寒潮将会继续影响西北地区东部。25日到27日中东部地区气温也会显著下降。从影响上来看,此次寒潮有三个特点:气温降幅大,体感变化明显;大风持续时间长;降雪范围广。

受此次冷空气和偏南暖湿气流影响,11月24日夜间至25日中午,北京将会有一次明显的雨雪过程,这次降水过程相态会比较复杂,“山区是降雪,北京的西部、北部地区是雨夹雪转雪,城区和平原地区大部分时段以雨为主,但是在25日早晨会转为雨夹雪。”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赵玮介绍。

北京是否有望迎来初雪?北京往年初雪日最早为10月31日,出现在1987年。根据1961年至2022年初雪日期统计,平均初雪日为12月3日。

气象部门表示,在气象学上,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的第一个降雪日定义为该年北京地区的初雪日:全市20个人工站中多于10个站点观测到有降雪现象;城区5站(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观象台)均观测到有降雪现象,或城区5站中的3个或以上站点观测到有降雪现象,且至少1个站降雪量大于等于0.1毫米。

正因如此,只有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降雪时,才能算得上初雪。所以即便山区飘雪、有积雪,但还未能达到北京初雪的标准。初雪还要再等等。阅读全文>>>


“中国邮政3万个编制岗”“华润集团扩招3万大学生”“中国中车开始疯抢大学生,年薪18万”……秋招仍在进行中,谁能想象,这些“央企国企”的工作岗位,竟堂而皇之出现在短视频平台上,成为博主们博取流量“获客”的诱饵。

图片

▲资料图:找工作不能有侥幸心理。图/IC photo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一段时间以来,短视频平台上的一些博主成了毕业生求职路上的新“雷区”。不少短视频博主发布内容,给知名央企、国企打上“取消笔试”“简历通过就能进”“有编制的正式员工”“只要应届生”等标签,并将自己包装成行业权威,有的声称有“央国企15年任职经验”,还有的说“已帮助10万+同学成功入职央国企”。

都知道,无论机关事业单位的招考,还是国企的招聘,都有着严格的流程,相关信息也都在固定渠道公开发布。何况,即便是一些头部大型央企,在不介入新的业务领域之时,也很难一次拿出如此之多的岗位进行招聘。

因此,报道中这些所谓的招聘信息,基本上都是“一眼假”的内容。对这种可能涉嫌虚假宣传、诈骗的信息,个体显然不能轻信。

但从现实看,这样的骗局在不少短视频平台上并不鲜见,也有不少人上当受骗,多的甚至被骗几十万。最终,不仅没能入职“央国企”,还给自身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可谓得不偿失。

面对这种骗局,除了个体不能有侥幸心理、要提高分辨能力外,平台无疑要履行好主体责任。针对“央国企”招聘骗局,平台不妨进一步严格类似信息的准入,从源头上做好审核工作。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则处置时,也要将涉嫌违法的线索同步给公安部门,以便依法依规调查处理。

其实,不少毕业生之所以被这类招聘信息“收割”,一方面是骗子们精准拿捏了毕业生找工作的急切心理,而一些人在应聘过程中也心存侥幸,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不少人对真实的招聘流程缺乏了解。对此,各方也需要拿出针对性举措。阅读全文>>>


你敢想象92天没有电的生活吗?对于小岛屿国家和地区而言,随着气候危机不断加剧,这样的噩梦已经成为现实。第二十九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被认为是近些年来最受关注的一次气候大会之一,因为它将影响着未来数年内的全球气候资金以及各国气候行动计划。

图片

COP29绿区的一面展示墙。新京报记者 谢莲 摄

近些年来,随着全世界对于气候危机的关注度提高,小岛屿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声音也正在加大。它们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前线国家,也是气候变化最不公正的受害者——这些国家历史上排放量非常低,但却遭受着气候变化最严重的影响。

“你们有权感到愤怒,我也是。你们正处于一场巨大不公的尖端。这样的不公使得你们岛屿的未来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你们的人民饱受创纪录的飓风袭击,你们的经济支离破碎,发展成果化为泡影。”11月13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气候变化领导人峰会上发言时沉重表示。

来自国际冰冻圈联盟(ICCI)的气候科学家詹姆斯·科卡姆对记者表示,为何说小岛屿国家处于气候变化的前线?那是因为,这些国家不断遭受破坏性风暴和飓风、降雨和洪水增加、危险的高温、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的无情循环。此外,小岛屿国家的海岸线较低,这意味着任何海平面上升都可能对该国沿海的农业用地、基础设施和人口产生不成比例的巨大影响。

“一些小岛屿国家代表和我说,由于海平面上升,土壤和水变得太咸,他们再也无法种植他们赖以生存的作物,也无法从饮用水井中取水。这些令人震惊的事实表明,海平面上升已经对这些岛屿产生了严重影响。”科卡姆表示。

今年9月,在第53届太平洋岛国论坛会议期间,联合国发布了最新的海平面上升报告。报告指出,1993 年至2023年的30年间,全球平均海平面的变化为 9.4 厘米,但同期西南太平洋某些地区的海平面变化超过15厘米。报告还发出警告,在中等变暖情景下,预计到本世纪末,由于南极冰川融化的影响不断增加,大多数太平洋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海平面上升速度将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 10%-30%。

也由此,在本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多位来自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都发出强烈呼吁,要求COP29发出强有力的信号,在气候融资、气候适应、损失与损害基金等议题上取得更具雄心的结果。阅读全文>>>

编辑 孙琳智 设计 朱静晖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