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是一种新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在校园课堂的学习相比,科技小院培养的学生侧重应用研究。研究生培养单位依托企业建立科技小院,把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而在学校学习期间侧重理论研究,为生产技术的改良奠定理论基础。
近年来,泰安市岱岳区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砥砺探索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破解一批制约问题,带动一批振兴标杆的“岱岳路径”。
当地依靠本土山东农业大学科技和人才优势,积极对接省、市农技协,支持涉农企业、协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山农大开展合作对接,建立政府+高校+企业(合作社)的三方合作框架,共同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技小院。泰安设施蔬菜科技小院与山农大植物保护专业结对,岱岳捕食螨科技小院与山农大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结对,走出一条校地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的路子。
刘宇航是2024级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农艺与种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别看入学时间不长,刘宇航已是甘薯科技小院的常客。
立冬节气前,刘宇航像往常一样来到位于岱岳区房村镇北藤村的甘薯科技小院。这次他的任务是为种植黑麦草做准备。“种植黑麦草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试验田土壤肥力状况。”刘宇航告诉记者,甘薯科技小院所在的汶河古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属于大汶河的冲积平原,三面环河,特有的砂质土壤比较适合甘薯种植。目前基地平均亩产在4000斤左右,他们力争通过科学的种植方式、改善品种等方法,帮助农户把产量提高到亩产5000斤以上。
寒风渐起,初冬开场。岱岳区良庄镇八里庄村村民李振松忙着收割大棚新一茬的韭菜。“自从我们用上了捕食螨,一点农药也没用,你看韭菜还是不错的吧。”李振松指着手中的韭菜,边走边说。
李振松所说的捕食螨,是前段时间由山东岱岳捕食螨科技小院的师生们释放在韭菜地的试验,测试其对韭蛆的防治。“这一亩地大约投放了4万头左右,为了保证试验效果,适当多投入了一些。”2023级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昆虫学硕士研究生张宇说,目前来看,韭菜根茎粗壮,长势良好。
在八里庄村,家家户户都有种韭菜的传统。韭蛆一直困扰着韭菜的绿色生长。科技小院团队通过繁育地下捕食螨来防控韭蛆、根螨等地下害虫,繁育食螨瓢虫、地上捕食螨用以防治草莓等作物上的红蜘蛛、蓟马、粉虱等,通过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螨治虫的方式进行地上地下协同绿色生态防控。
除了田间地头的害虫防控试验,养殖捕食螨和瓢虫也是科技小院的重点工作。“我们会通过室内种植各类蚕豆、芸豆并接种叶螨为深点食螨瓢虫提供食物,其他替代猎物用来饲养捕食螨。”张宇告诉记者,在养殖过程中,他们需要每天详细记录各项数据,包括温度、湿度、种群数量变化、繁殖情况等,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养殖技术改进提供有力依据。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评估不同捕食螨品种的捕食能力、繁殖能力和适应性。根据作物种类和害虫发生特点,优先筛选出适合特定环境、气候条件的捕食螨,进行繁育饲养,并研究其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存活率和捕食效率,为田间生物防治奠定基础。
“目前,捕食螨小院科研成果已经应用于本地的草莓产业和蔬菜产业,在防治韭菜根蛆、火龙果根螨、大棚果蔬等农业害虫害螨方面效果显著,农药使用次数、用量减少一半以上。”捕食螨小院负责人孟照凯说。
截至目前,岱岳区在各镇街建立山农大校外实践基地28处,全区7个科技小院承担科研课题60余项,每年培养研究生1200多人,为农业农村注入了新活力。
(大众新闻记者 刘涛 通讯员 郑世伟 毕凤玲 张智凯)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