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区把窗阳台玩出新“花”样

图片


点滴绿意融入生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旧南海县社区窗阳台绿化项目

暨第二届六榕设计节启动仪式

今日正式开展!


图片


活动现场,相关负责人生动讲解了六榕街绿美街巷工作和旧南海县社区窗阳台绿化项目。汇聚青年力量,共绘绿美六榕,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工作站正式揭牌,六榕街党组织代表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委员会签订共建协议书。而后,华南农业大学高伟教授现场授课,探讨岭南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适应和了解自然,分享世代相传的生态知识。社区居民分享日常生活中的植物故事,商铺代表们发起“看护自然承诺”,鼓励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生态文明。


图片


六榕匠心添绿

百千万工程“遍地开花”



六榕街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扎实做好环境整治、典型培育、绿化提升等重点工作,推动人居环境提档升级,让群众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看得见的生态之美,绿色之美。


年初,六榕街针对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在街区景观视觉落差较大的实际情况,精心谋划绿美街巷创建项目,并将其作为年度高质量发展项目着力推进实施。项目以“微改造、精提升”为设计思路,通过灵活应用绿植、花卉、墙绘、灯光等元素,对背街小巷进行整治和美化,使街巷焕然一新。


图片


自绿美街巷项目实施以来,街坊们能明显感觉到街区变靓了:目前,六榕街16个社区绿美街巷创建活动已取得初步成效,沉寂在背街小巷的巷陌小景被唤醒,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视觉审美“高低差”得到改善,居民真切感受到“推门见绿,开门即景”,社区改造表里内外的不对称正在逐步消除。


住得更舒服了:家门口被各色植物点缀着,每家每户的微景观都各有意趣,开花的时候,在家门口就能闻到花香,生活中的“小确幸”近在咫尺。人居环境“日日新”,幸福指数“节节高”。住在惠吉西9号的李阿姨看着自己精心侍弄的花草说道:“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我们的居住环境,也给我们带来了好心情。”


图片


意见落地了:“群众不行动,绿美不成功”,六榕街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表示,项目设计之初,从选点到建设到管养全链条充分引导居民参与,每个社区根据群众意见筛选出1个具有较好改造潜力的背街小巷开展创建。其中盘福及第一津社区发动近20家企业、800余名群众参与,布置23处微景观,率先完成示范点创建,街巷绿化度大幅提升。



点亮阳台之美

促进“看不见的城市自然”活化再生



作为第二届六榕设计节,六榕街以小设计改善城区品质、弘扬街道特色文化的理念继续延伸,街道在街边放置适合本地气候、四季常青的植物点缀,在小巷沿墙搭架放置一盆盆千日红、白鹤芋……居民找一下家中没用的旧物,种上小花,街景、巷景、家景串联成线,构筑居民一天生机盎然的视觉记忆。


让生态之美进驻非正式空间,促进看不见的城市自然活化再生。今年9月,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成为越秀区窗阳台绿化提升工作试点,并纳入街道本年度绿美街巷项目一起实施。六榕街联合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共同打造“六榕街道旧南海县社区窗阳台绿化项目”,秉承着“每一个居民的选择和审美共同决定着街区质”的理念,倡议社区居民共同营造窗阳台绿化,美化自家家居环境,让往来行人抬头见景,感受六榕居民浪漫积极的生活态度。


图片


一直以来,广州被誉为“花城”,花卉早已成为广州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家中一株小小的植物,也是社会变迁和城市发展的缩影。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高教授说:“通过推行窗阳台绿化项目,以美育人,逐步提高居民的绿美意识,让花草重新走进居民家中,点缀日常生活,恢复花城家家种花、爱花的传统,让植物之美重现在生活场景和居民心中,这正是促进看不见的城市自然活化再生的价值所在”。


图片


汇聚志愿力量

志愿“红”引领生态“绿”



以青春为街区添绿,“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动员青年大学生,深入千镇万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这不仅是一场对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更是一次对社会责任感的深刻诠释,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的师生们,选择与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的六榕街合作书写他们的绿色答卷。


学生们立足专业优势,以绿美志愿服务为纽带,行走在六榕街的街头巷尾,观测植物,采集数据,听取居民意见,扎实做好窗阳台项目策划、问卷调研、宣传推广等各项服务,带动居民参与社区窗阳台绿化项目建设的积极性,激发街区绿色发展活力。


学生们进门入户,和群众深入交谈,普及植物知识和管养方法,帮助居民解决植物烂根、黄叶、不开花等技术问题。为居民出谋划策,比如景观设计搭配、植物品种选择等,建议居民除观赏植物外,还可种植香料和药用植物和烹饪佐料等,香料植物如香囊草、马缨丹、石菖蒲等,制成香囊,熏衣、驱蚊、安眠,药用植物如金银花、猫爪草等,用来煲汤、泡茶,烹饪佐料如迷迭香、薄荷、香茅、小葱、八角等,做饭时随手一摘,为美食添味。切实架构起居民和窗阳台绿化项目的生动链接,让居民感受到窗阳台绿化项目,不只是颜值提升的“面子工程”,更是提升生活品质的“里子工程”。


图片


今年以来,团越秀区委深化校地联动,对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23所高校73支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结对73个项目落地18个街道开展服务。近8000名团员志愿者下沉社区报到参与绿美广东、社区微改造、城市品质提升、喜迎全运会等志愿服务活动超过500场,为“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升级背街小巷

以人气“旺”带动企业“兴”



小巷虽小,却是居民出家门的第一条路,背街虽背,却是居民生活的主阵地。背街小巷蜿蜒遍布于城市的角角落落,一头缩写着城市的功能品质,一头连接着居民的人间烟火。六榕街道始终把绿美项目作为改善居民生活、传达改善街区环境决心、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



打卡!氛围提升吸引流量聚集


图片


微改造以来,六榕街频频出圈,特别是旧南海县社区的特色咖啡文化和象岗山社区的电影文化,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来打卡,其中不乏一些知名艺人。六榕街积极把握“流量”,脚步不停,将结合绿美项目,进一步以植物为关键要素,结合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播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态故事,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知识水平,基于“植物融历史”实现“植物进社区”,让植物为街区颜值增亮度,让历史为街区内涵增厚度,不断擦亮街区品牌,打造新的流量增长点。



捧场!群众基础号召商铺响应


图片


在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绿美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商铺的参与热情不容忽视,每一次社区组织的讨论会议都不缺席,积极发表意见出谋划策,在商铺外栽种植物,巧妙搭建,仿若一个小花园,顾客置身花花草草中,品着咖啡,幽静但不幽闭,获得了更好的体验。商铺的热情响应是出于对街道和社区的信任,“社区微改造后,环境变得好了,越来越多的客人来到这里打卡消费。而且社区也经常组织商铺策划活动,比如不久前的海丝文旅周,我们响应社区给客人集章打卡,人流量比平时大了好几倍,大家都受益。”功夫在平时,六榕街实打实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让绿美项目“一呼百应”。



点赞!环境优化振奋企业信心


在绿美街巷创建中企业广泛参与,通过与街道联建共建,实现阵地共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或提供花草种子,或给予资金支持,或亲自俯身栽种。“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企业在亲身参与绿美街巷创建中,切实感受到街区环境的改善和由此带来的密集流量,看到了这片街区的消费潜力和发展活力,对市场的信心不断增强,对六榕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提升。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长。好的营商环境也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看得见”的政企良性互动中逐步建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