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赛场上,数头“牦牛”上演争斗,在“领牛人”的指挥下,他们时而奔腾,时而对峙,激烈的场面反映了牦牛在雪域高原上的勇猛与坚韧……
11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迎来第二个比赛日,北京代表团带来的表演项目《藏地喜乐斗牦牛》登上赛场。台上的运动员,是来自北京西藏中学的20名藏族高中生。
西藏“斗牦牛”于2009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西藏牧区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既生动展示了草原牧区传统体育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展现了当地各族人民勇敢、豪放、坚韧的性格特征。
就读于北京西藏中学高三年级的藏族学生旦增曲吉,从小只在家乡拉萨市一个传统节日看过真实的斗牦牛表演。“挺激烈的,草皮会掀起来,牛角会撞断。”得知学校要组队参加运动会表演项目,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作为藏族人,我对牦牛的特征和习性是熟悉的,而且我喜欢跳舞,参与这个表演应该有优势。”
项目领队、北京西藏中学老师李东光介绍,“斗牦牛”项目有很多体育元素,需要力量与技巧的配合。节目中一共出现9头牛,每头牛由2个学生扮演,共披一张牦牛皮,对体力要求较高,最终,他们选拔出11个女生、9个男生。
“斗牦牛”演起来并不轻松。“中间有一个情节,领牛人坐在牦牛背上进行摔跤对抗,虽然只有十几秒,但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孩子们上不去、站不住,光这一个动作就练了两三个月才成型。”李东光告诉记者,孩子们平时非常刻苦,训练一年多,全都坚持了下来。
李东光介绍道,牦牛装备大约十多斤重,牛头用塑料制成,插上真正的牛角,三四斤重,而牦牛皮用毡毛制成,六七斤重,“每天训练结束,孩子们都一身汗。”
20名学生中,有16个正在读高二,还有4个读高三,其中就包括旦增曲吉。“我们4个高三生还开过一个小会,商量要不要继续,大家一致觉得应该要坚持。因为我们是代表内地西藏班的孩子,来这个民族盛会上展现我们的民族风采和特色。”旦增曲吉说。
为了保证学业和训练的平衡,这些孩子们每天下午放学后训练两小时,再继续写作业,有时候,学校还安排了网课,让大家晚上继续听。
24日下午,孩子们在三亚市体育中心迎来了比拼时刻。牦牛赛跑、摔跤对抗、猛烈碰撞……在6分45秒的表演中,他们用饱含力量的动作和呐喊,传递着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热爱与自豪。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任珊,安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