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火生 | 从四个维度把握人民政协特殊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不断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出了五点具体要求。其中,“统筹完善协商民主体系”位居第二,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强调,协商民主的七个渠道是“一个有机整体”,既要“突出各自工作重点”“发挥各自独特作用”;又要“加强各种协商渠道的协同配合”“不断提升整体效能”。这一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对我国协商民主发展阶段及其任务的科学判断。

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进入新时代后,各渠道的协商民主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不同渠道之间的发展尚不平衡。与此同时,各协商渠道之间的衔接配合还不够紧密,尚未真正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统筹完善协商民主体系”,这一部署要求正是鉴于我国协商民主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需要在各渠道各自发展的基础上,一方面提质增效,继续深化各渠道的协商民主,“突出各自工作重点”;另一方面“加强各种协商渠道的协同配合”,将各个渠道连成一个有机整体,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实至名归。

人民政协是七个协商渠道中唯一的“专门协商机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这是其他的协商渠道所不具备的。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在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建设方面承担着特殊的使命。

第一,人民政协要成为一台功率强劲的“发动机”,通过各种制度化机制,带动其他渠道协商活动的开展。人民政协可以通过参与人大的立法协商,推动人大协商的科学化、民主化;通过进一步深化对口协商和提案办理协商,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协商活动的开展。在这方面,地方政协已经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第二,人民政协应该成为功率强劲的“播种机”,将成熟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到其他协商渠道之中,提升其他协商渠道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党的十九大以来,人民政协将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取得长足发展。很多政协在乡镇、街道建立委员工作室或协商议事室,作为协商民主议事工作平台。通过委员工作室,将人民政协长期积累的丰富协商经验输入基层协商之中,推动基层协商的规范化、制度化。

第三,发挥“协商平台”作用,将七大协商渠道连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实至名归。近年来,人民政协在加强与其他协商渠道衔接配合、不断完善协商民主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正是因为有人民政协这个平台,我国七大协商渠道正逐渐连成一个整体。相比之下,协商民主体系建设在西方尚处于构想阶段。近十年来,西方学界关于协商民主的讨论重点之一就是如何建设协商民主体系,殊不知他们所设想的协商民主体系在中国日益发展壮大,并发挥出1+1>2的综合效应。

第四,发挥人民政协“直通车”优势,为其他渠道协商成果转化创造条件。协商民主体系建设不仅包括横向的不同协商渠道之间的衔接,而且包括纵向的协商与决策之间的衔接。协商与决策的断裂是困扰很多国家协商民主实践的一大难题。202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表明,在调研所考察的经合组织成员国的280多场协商民主实践中,只有36%的协商成果能够进入决策过程。相较而言,人民政协在协商成果转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无论是在议程设置阶段,还是在决策阶段,人民政协的协商成果都能顺利地抵达决策层,甚至是最高决策层,从而实现协商与决策的有效衔接。因此,人民政协如何发挥其平台作用,为其他协商渠道打通协商成果转化的通道,是协商民主体系建设的一个着力点。

图片

  作者:

文:谈火生(清华大学政治学系长聘副教授,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编辑:于颖责任编辑:杨逸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