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很喜欢《爱情神话》,所以对《好东西》期待已久,看完后没有失望。这确实是一部好电影,和《爱情神话》一样,轻盈灵巧,笑点密集。
《好东西》具体好在哪儿呢?
首先,《好东西》叙事角度新颖,是大荧幕上少见的女性向电影,人物、故事、话题也聚焦当下,没去塑造老掉牙的人物,讲老掉牙的故事。
《好东西》的好拆开来就是“女子”。电影的主角是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单亲妈妈王铁梅,乐队主唱小叶,王铁梅的女儿茉莉。她们各有自己的困境,王铁梅本来是记者,但是纸媒的没落、人们对真相的缺乏兴趣,让她不得不转向干起了新媒体,她需要在理想和现实间寻求平衡,比如写文章时坚持采访多个对象,是对理想的坚持,而直播带货则是对现实的妥协。此外,她还需要平衡事业和女儿的教育。
小叶的困境,是她从小缺爱,没被爱滋养过,所以会沉溺在一段不好的关系里,甘愿被渣男骗。
而茉莉则被老师选为观众,但她其实并不甘心只做观众。
王铁梅是有态度有性格的新时代女性,她认为哪怕做了单亲妈妈也可以过得很精彩,她注重事业,也不被传统所谓道德桎梏,可以和喜欢的男人发生关系,但是同时,对她而言生活、事业、女儿都摆在男人前面。而小叶虽然有点恋爱脑,但是她在王铁梅的影响下逐渐走向了觉醒,从沉迷渣男,到认清他的真面目,结束这段关系。而茉莉也在王铁梅和小叶的引导下,从甘愿做观众到走向舞台做耀眼的女鼓手。
电影没有大喜大悲,却很行云流水地讲述了三位女性的互帮互助,以及小叶和茉莉的觉醒和成长。
其次,电影中也借助人物和台词,密集地输出了一些有趣的价值观和观点。
电影通过王铁梅、小叶、茉莉,共同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一些特质 ,比如对男性的祛魅,王铁梅也好、小叶也好,离开男性,一样活得快乐精彩。电影结尾茉莉登上舞台,其实也代表着去挑战男权社会,登上自己的舞台,做自己在主角,而不做观众。这种积极争取,不做观众的价值观挺好的。
此外,茉莉问“女鼓手应该怎么打鼓”,小叶说“你怎么打鼓,女鼓手就怎么打鼓”,这句话我非常认同,它旗帜鲜明地要打破女性身上的枷锁。实际上,女人也好男人也好,都不必活成别人约定俗成的样子,每个人都可以追寻自我,活成自己的样子。
电影中还有句台词,我也印象深刻,就是王铁梅告诉小叶,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关系,和男人做炮友也好,情侣也好,一定要感觉很棒才行。
当然,电影中也探讨了月经、举报、为爱鼓掌等问题。
电影在视听语言上,也有令人耳目一新之处,尤其是小叶让茉莉听声音辨别声音是什么,来培养她乐感那段,尤其妙。暴雨声,是铁梅在厨房里煎鸡蛋的声音;打雷,是她在阳台上甩去衣服上残水的声音;龙卷风,是她用吸尘器在房间里打扫时的声音……将一位女性在生活中的忙碌,与大自然的声音融合,很妙。
很多男观众不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觉得它打拳。三个女主身边出现的男性,章宇饰演的小马除外,确实都很讨厌。前夫哥、小胡、茉莉的一个男同学,展现了不同年龄段男性的丑恶。但是其实也不必因此就破防,因为作为一个男性,我觉得其实很多男性梗儿还是很好笑的,比如章宇和赵又廷在餐桌上雄竞,互相表现对女性的理解,笑点设置还是很好的。他们的台词也都很好笑,赵又廷那句“结构性问题”、“你读过几本上野千鹤子”、“我们已经吃了太多红利”,都是很不错的梗儿,作为男观众,我恰恰是被这些梗儿逗笑的,作为男性,不要对号入座,就会发现乐趣所在。因为事实上,我们大多数男性并不是这样的,所以也没必要对号入座,更不必破防。
事实上,这部电影确实也展现了男性的虚伪,男性的角色塑造都非常的典,有点像是抓典型了,只能说,大多数男性不是如此,这是电影的极端化处理。电影通过三个男性集中表达了一个思想,那就是不要假装理解女性,因为男人可能因为性别的关系,很难理解和共情。也不要自作多情觉得自己很重要,在女人看来,男人其实没那么重要。当然,这也可以推而广之,无论男人女人,都应该把自己当人生的主体,把自己摆在最重要的位置,离开谁都应该有活得精彩的能力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