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千亩枣木香菇促振兴

党员带头 能人推动

位于湫水河以东的南庄村,毗邻218省道,距县城20公里,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曾经,村民们人均土地1.5亩,靠种地刚能解决温饱,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务工。

2016年,政府组织不少村民到附近的庙坪村观摩香菇种植,同时给予相应的技术支持和补贴政策,有村民做起了菇农。

图片

白文千亩枣木香菇特色产业园区能够发展到如今的规模,离不开“党建引领、园区发展、产业共富”的管理模式。

刚从杭州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归来的南庄村党支部书记李秋平介绍说,在引进香菇产业初期,党支部积极发动党员带头参与,全村有8名党员参与到香菇种植中,逐步形成“党员带头,农户为主,多元投入”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先后吸引30余名本村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参与到香菇种植中,成立25个枣木香菇种植合作社。这些能人不仅为香菇产业发展注入了近2500万元的资金,还带回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有力地助推了全村香菇产业发展。

原南庄村党支部书记贺谈庆,2016年最早一批种植香菇。最初,他与其他股东共同流转土地42亩,建起出菇棚26个、养菌棚7个。第二年赚够本金,第三年还清贷款,不仅收回了投资成本,股东每人还分红十几万元。尝到甜头之后的贺谈庆,用亲身经历大力宣传香菇产业所带来的红利,吸引了一批批村民接触香菇种植,实现就业增收。

园区发展 资源共享

科学规划,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手。在发展初期,南庄村就坚持走园区化发展道路,村干部与菇农充分沟通,将香菇种植区域集中规划在218省道两侧,就近共享水、电、路等公共资源。

图片

同时,由菇农共同推选出的致富能手和带头人,组成香菇园区管理团队,负责园区日常工作管理和项目推动。园区内水、电、路、卫生、冷库等各类设施建设费用与开支,全部按种植菌棒数分摊,不仅最大程度地节约了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还极大地方便了菇农生产销售和相互交流。

据镇长王源远介绍,今年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对园区进行硬化道路、排水渠等基础设施项目改造,进一步完善了园区的公共配套设施,为菇农们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条件。

抱团合作 产业共富

在园区建设运行过程中,为做好兜底保障服务,村里专门成立临县南庄香菇协会。当出现管理问题或技术困难时,由香菇协会出面负责协调并帮助解决。菇农之间抱团合作奔共富,相互学习交流种植技术,共同商定分级标准与销售价格,有效避免了恶性价格竞争和产品质量问题。

图片

去年到今年,香菇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全村菇农投资近亿元,从制棒到注菌、刺孔、翻棒、上架、注水、采菇等环节,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本村有400多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如今,千亩枣木香菇特色产业园区已从最初的占地199亩、菌棒182万棒、出菇棚173棚、养菌棚30棚,发展到占地1207亩、菌棒1024万棒、出菇棚1041棚、养菌棚160棚的规模,所产枣木香菇远销太原、郑州、青岛、武汉、西安等城市,菇农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临县香菇第一村”。

“我们打造的白文千亩枣木香菇特色产业园区已形成规模效益,年总产值可达6800余万元,成为助推白文镇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白文镇党委书记刘涛欣喜地说。(文/图 刘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