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日报记者 袁璐 摄/北京日报记者 潘之望
历时4年建设,又一座文化新地标即将亮相。日前,集展览展示、文化体验、文物修复等功能于一体的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宣告竣工。这座北京首个非遗址类地下艺术博物馆将于12月对公众开放。
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由几栋典雅大气的新中式小楼组合而成,建筑线条曲直交错,空间布局疏落有致。
走进海淀公园西北角,在“三山五园”的畅春园西花园旧址上,由几栋新中式小楼组合而成的文化艺术中心掩映在绿丛中。由远眺望,入口处的灰色悬山顶古朴庄重,仿佛一本打开的书本,邀请公众进入。
以圆明园四十景为主题的月亮门格外古朴雅致。
仅看数字,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体量不算小,建筑规模约2.12万平方米,可走近才发现,大量的空间都在地下。“为最大程度与周边环境保持协调,维持‘三山五园’的整体历史风貌,约有1.9万平方米建筑‘藏’于地下。”施工方北京城建集团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小楼的悬山顶式屋顶和外立面由清水混凝土板拼接,古朴中透着轻快灵动。
下挖如此庞大的地下空间,难度可想而知。“项目基坑下挖最深处接近30米,甚至超过很多地铁线的埋深,支护结构成为关键。”为解决深基坑支护难题,团队先在主基坑区围上一圈39.5米高的地下连续墙,并使用四层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分别顶住基坑的支护结构,随着主体结构施工开始再逐层拆除用钢量达800吨的内支撑。就这样,基坑的变形得以控制在2毫米内,建筑地下部分坚固且可靠。
点缀组合的铝板幕墙运用木纹转印,于清冷中散发融融暖意。
按照规划,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地下一层将作为临展区,以文物交流展览展示为主;地下二层作为常设展厅,将通过历史文化展和数字沉浸展,系统全面展示“三山五园”地区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
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建筑与海淀公园的草坪绵延衔接,浑然一体。
下个月,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的首个大型文物展《邂逅爱琴海——那不勒斯国立考古博物馆文物精华展》将与公众见面,123件来自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珍贵文物,带来爱琴海的古韵之风。
该文化艺术中心的首个大型文物展《邂逅爱琴海——那不勒斯国立考古博物馆文物精华展》将于12月与大家见面。
“中华文明是东方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希腊文明是孕育欧洲文明的摇篮。”海淀区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李志说,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希望能借此展览,架构起东西方文明的连接与互动,“这也是这一艺术中心承担文化交流合作功能的题中之义。”
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内部空间集展览、研究、交流和教育功能于一体。
工作日的午间,海淀公园里,有人在跑步、有人在玩飞盘、有人在座椅上休憩。“希望能把这里打造成市民身边的博物馆。”在李志看来,“三山五园”的历史不应束之高阁,而要在润物细无声中走进公众心中。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