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宸桥下的石兽有故事!跟随专家由“运河符号”走进流动的历史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雯 通讯员 杨芳 岳玲婷

大运河上拱宸桥下的石兽叫什么?有什么功用?几乎每一位从桥上过的行人都有过这个疑问。

它名为“蚣蝮”,又名“趴蝮”,其实就是运河上的防撞墩。

11月23日,由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主办,有意思书房承办的运河民俗文化探寻系列活动“运河符号:沿岸城市的民俗文化”专题讲座顺利举办。

图片

讲座特邀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非遗保护专家库专家、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袁瑾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为观众解读运河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深入探寻运河民俗中的文化内涵。

袁教授以“生活中的仪式感”为比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观众解释了“运河符号”的概念。她指出,运河符号不仅是一种物理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其背后承载了丰富的社会功能与历史记忆。

“蚣蝮在传说里它是龙的九子之一,被贬下界,守护运河。”袁教授说,因其形象特征为龙首狮相、性喜好水,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堤坝等建筑中,成为防范水患的重要符号。从历史角度来看,蚣蝮的存在也反映了古代人面对自然环境时的质朴信仰。随着时间推移,它逐渐超越了实用功能,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为研究运河文化及其历史变迁提供了独特的切入点。

图片

“一条大运河,半部杭城史。”在解读镇水兽的象征意义之外,袁教授还以“运河符号”为核心,进一步探讨了运河沿岸其他文化符号的历史价值。

她从拱宸桥、广济桥、江涨桥等标志性运河坐标,再到北关夜市、卖鱼桥市等依运河而兴的码头市集,层层展开,分析了这些地理符号在运河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袁教授指出,这些符号不仅承载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还为运河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关键线索。

图片

在互动环节中,有观众提问为何运河符号的影响力和传播性在不同地区呈现出较大差异。对此,袁教授表示,这与历史发展脉络和文化挖掘深度息息相关。她指出,运河符号的丰富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研究与保护的系统性。许多运河符号或许仍埋藏在地方的历史记忆中,待进一步研究与挖掘,呈现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运河流转千年,符号记录文明。大运河不仅连接了南北,也串联起世代沿袭的生活智慧和人文情感。通过对运河符号的细致讲解,不仅激发了大家对运河民俗的好奇心,也唤起了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此次讲座为解读和传承运河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也让大运河的文化记忆在今日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转载请注明出处”